《25.06.86桃花源》局部图
虚白的探索,道家哲学的反射:朦胧氤氲,如梦似幻
除此之外,赵无极更在此画中,挑战如何表现“空”以及道家的哲学。如若远观之,在《25.06.86桃花源》画幅的整个中心偏右,赵无极刻意留下了一个以白色为基调的空间,配合左方与右方浓重的色块,展现“虚”与“实”间戏剧性的火花,并试图营造出若中国水墨中对于烟雨迷离的描写、云霭蒸蒸的特殊境象。赵无极曾说:“在画布上表现实比虚容易得多,中国水墨画中的白,是虚白,可以不描绘任何东西但仍给人对于空间的无限想像,但在油画里,不能真的留白,油画中的白,往往需要花上加倍的时间来处理。”对照此作,近观之下,观者可发现在那片白色空间中,画家以不同方向的笔触施发相异明度的白色彩,并在其中融入粉紫、淡蓝、鹅黄与青铜绿彩,透过多层次的肌理与细腻的深浅韵律安排,创造出此氤氲朦胧,缥缈悠远之景,此或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的哲学——以谦柔之心坐忘于天地自然,以及东方的宇宙观。
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许江所说:“赵无极体悟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中'道'的型态。他将烟雨之虚,写作穿梭无定的实体,又将山壑的实体,写作若有似无的虚境,或者,将虚与实来往穿梭,使得他的艺术成为西方抽象表现运动中最富诗意的一个,东方的意象、西方的抽象,在赵无极的艺术中合二为一,实现划时代的精神提升。”点明了他标志性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