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中央美院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又增新难点:中国画学院在保留专业必考的内容之外,首次增加了诗歌的创作,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众多考生表示入学门槛较往年更高了。在业界人士看来,回归传统文化,“诗画合一”的考量是美术艺考发展的良好方向。但是,本科入学也不宜难度过大,还需谨防速成式的应考模式,让艺术教育跟上命题改革的步伐是一个大课题。
“诗意”提高录取门槛
3月3日,中央美院国画系本科招生的考场上,不少考生哀叹连连。今年是第二次奋战央美的考生杨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题目实在是让人意外,要求自创古诗一首,这是普通高考都没有的难度吧。”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今年是中央美院教学改革的第四年。中国画专业考试有两处重大变化,一是将“素描”科目调整为“线描”,被视为对传统的回归;二是首次增加了诗歌的创作。自作诗以检验应试考生对古体诗格律、韵脚、立意的基本认识与国学修养;书写方式可从隶、楷中任选一体,以检验应试考生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及书写能力。
这种诗词入画的命题风向从去年开始就有了苗头。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要求考生根据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完成一幅主题画创作,一度引发了业界热议。今年初,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招生试题延续了这一“套路”,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成为速写考题,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情节作画。同样参加了四川美院招考的杨锋表示,“以书写古诗为内容的试题已经不新鲜,心理有所准备,但央美直接考查古诗的创作,真是出乎意料”。
考前抱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恶补已对提分无任何助益。文化课分数低,将艺考视为入学捷径的路数已经越发行不通了,国画系的招生越发精益求精。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8年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计划招生35人,仅占招生总人数的4%;中国美院国画方向计划招生38人,占总人数的2%。艺评人王晶晶指出:“出于就业等方面的考虑,设计类、造型类向来是艺考的招录大户,其中带有投机意图的考生也多。报考国画系的多数是真正有志于艺术的人。”随着国画命题难度的加强,王晶晶认为,“这将更能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有助于选出诗画双绝的高水准人才”。
艺考命题的变化也使得画室闻风而动。在央美周边打出广告的有10余家画室,北京商报记者逐一了解发现,有3家画室有针对国画系艺考的培训班。针对新的命题走向,画室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有新增的小班培训课程对此进行辅导。问及是否能够“速成”,画室负责人表示,“这类题目要快速提高是不现实的”。
命题难度需贴合实际
面对央美试题的新变化,业界专家学者普遍为此叫好。在中国画中考诗词,看似不按套路出牌,实则是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老路数。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画的传统是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意境之美。宋代画院考试就曾以诗为题选拔才俊。近几十年来的国画教育是用西方的造型学、理念来教,课程设置上本就有很多是不合适的”。
梅墨生的观点代表了多位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纪清远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国画教学普遍更重视绘画本身的传授,但是往往忽略传统文化。当下整个基础教育中对传统文化这方面就有很大的缺失。面对传统文化断层造成的损失,现在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可谓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虽然命题的导向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但是新题型在当下的推行也面临相当多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张鹏站在多数考生立场指出了其中的难度:“长期以来我们对诗词教育并不重视,别说是绘画专业,就算是中文系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可创作古典诗词。”张鹏指出,只能从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情怀,否则面对应试,学生往往会机械性地、投机取巧地学习诗词创作。
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应该将难度适宜、兼顾公平作为命题重点。南开大学艺术博士陈丙利表示,“当前美术院校的老师喜欢诗的不少,但会作诗的、真正懂格律韵脚的极少。老师给学生的评判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程。在专业与非专业的人眼中,一首诗的分数相差非常大,评判标准是个问题”。
久未面世的“诗意化考题”虽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也需循序渐进地推行。在中央美院教师吴啸海看来,“本科依然还只是基础学习,如果连握笔方式都没掌握到位,就要表现曲径通幽的诗意,这与没学会走路就开始跑又有何异?好饭要一口口来吃”。
复兴古典是长远课题
虽然在当下复兴古典文化有着许多潜在的难题,但业界人士对此抱有极大的信心与期待,纷纷对考题的改革建言献策。
纪清远指出,面对不熟悉诗词的考生占绝大多数这一现实,建议不宜一下子就考绝句、律诗,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第一次最好考简单一些的,比如是否可以从考对联入手,首先要求上、下联工稳对仗,然后循序渐进。”
在选拔规则层面上,也有人表示可以将诗词或者古汉语当做与英语并列的考试项目,考生可以在语言考试中选择英语,也可选择诗词。“多年来专家一致呼吁取消中国画专业中的英语考试。其实古汉语或者诗词可以被当做一个选择项。”陈丙利表示。这一呼吁同样体现在正在进行的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万鸣的提案内容指出:建议将古汉语纳入中国书画硕士、博士入学考试语言类选项中。也就是说考生在考试中可选择古汉语,也可选择一门外国语,考生可任选其一进行考试,这样既不影响考试的大格局,又为选拔人才开通便利之门。
在专家眼中,补充诗词知识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国画教育整体的课程设置和纲要方面有一种宏观的设想和调整。据了解,中央美院从2016年起在中国画学院中招收了一个综合班,该班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人物、山水、花鸟等所有国画中的分科项目,而且还要学习诗词歌赋以及题跋、书法、美术史论。尽管本科教学只有四年时间,但综合班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针对当下中国画分科过于严重所进行的一次调整与尝试。
从长远来看,仅从考试中体现古典诗词是不够的。梅墨生指出:“在画面上题诗,或者抄诗,并不是这么简单。知识和学养有着递进的关系,学养是长期以来慢慢积累沉淀的。”在梅墨生看来,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应该渗透古典诗词这类根基式的文化知识,因此,这不是单一的国画专业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大的教学课题。
在步步前行探索的背景下,业界对未来的信心十足。正如一位年长的教师所言:“当艺考生不再被看做只会依葫芦画瓢的画匠,艺术的春天就真正来临了。”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文 贾丛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