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两会”如期召开,美术界的参会代表自顾自忙乎,那么,2018年“两会”里的美术界议题又有多少看头呢?
最近我看了一些主流媒体的网文报道,针对时下中国美术界的热点、文物界的状况,围绕参会委员做了实时采访,内容很好,但一些官员的发言,着实空论,纯粹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看法,不具有实施的可能性,此类提案,未免有应付任务之嫌。
国家画院的“两会”代表杨先生提出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试问这类博物馆怎么建设,藏品从何而来,建设出来是否就取代国家博物馆的位置?“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请问艺术史除了专业人士从事研究和挖掘以外,国人需要去体验这个艺术史吗?在国外,有许多知名的博物馆有专门围绕艺术史展开的展览,譬如2017年大英博物馆做的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从2700年前的大洪水记录板、拉美西斯二世像与现代的VISA卡、山寨球衣,展示出来了一部浓缩的世界历史,这是基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藏品的实力组织起来的。还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最近在忙乎一系列的藏品展,包括中国的风景画、日本江户时代的绘画、古代美洲的工艺文明,以及尼泊尔藏传佛教的仪式艺术、非洲喀麦隆西部王室冠饰展、中东游牧民族的编织包袋展等,几乎囊括了一部“世界美术史”。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雄厚实力,自然能供应得起这样一部“世界美术史”的庞大架构。藏品,才是终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