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搭建民间文物通往博物馆的桥梁

搭建民间文物通往博物馆的桥梁

2018-03-16 10:35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通讯员 何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3月14日,作为第19届湖南文物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的重头戏,民间收藏家向国有博物馆捐赠文物仪式在湖南省文物总店举行。省文物总店总经理郭学仁告诉记者,这是文博会举办10年来首次推出文物捐赠活动,也是我省民间收藏家首次集中无偿捐赠。一方面,主办方注意到了越来越热的民间收藏热中,很多民间收藏家有无偿把藏品捐赠给国有博物馆的意愿;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博物馆亟须补充馆藏。文博会正是一座可靠、精准的桥梁。

121件文物赠与3家国有博物馆

战国彩绘陶敦、战国彩绘陶尊缶、汉代铁农具、西汉彩绘云纹茧形陶壶、唐代长沙窑青釉执壶、醴陵窑釉下墨彩松鹤图盖罐……湖南省文物总店和胡劲松、卢运全、李天然、陈湘舟,无偿向株洲市博物馆、湘潭市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捐赠了121件文物。这些文物经过了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其中,由省文物总店捐赠的1件战国彩绘陶敦、2件战国彩绘陶尊缶属于国家三级文物。

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彬徽介绍,战国彩绘陶敦、战国彩绘陶尊缶均为战国时期楚地礼器,前者为食器,后者为酒器,器形均仿造了青铜器的式样。刘彬徽分析,它们为当时处于中等地位的贵族所有,这些贵族想拥有较大的随葬品规模,经济实力又不够,因此制造了仿青铜陶礼器。

战国彩绘陶敦由两个半球合为球状,盖钮和足都为兽形。刘彬徽形容它:“好像一个卫星在天上走,这是楚人独有的奇特创造,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3件陶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对于研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件陶器被捐赠给湘潭市博物馆。该馆馆长潘莉告诉记者,目前该馆仅拥有珍贵文物233件。此次受赠的3件陶器填补了该馆没有彩陶文物的空白,将与受赠的108件传统木工工具一起,在“五一”前夕与公众见面。

潘莉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博物馆的馆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然而在国内,博物馆藏品断流的现象十分普遍。2015年,湘潭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对文物的数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珍贵的文物的售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我们的征收资金有限,无力承担。民间捐赠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补充。”

文物捐赠将作为文博会常态项目

当整整3桶、108件传统木工工具被抬上展示台,台下许多人不由得惊叹了一声。

今年春节,它的捐赠者、长沙民间收藏家卢运全无意中发现了它。“这套工具非常齐全,包括斧头、曲尺、墨斗、锯子等多个种类,很多是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具体需求自制的。它们的主人靠做木工养活了全家。老人去世后,子孙觉得很珍贵,但是不知道如何保存。”

这不是卢运全第一次捐赠文物。为何愿意把收藏的文物无偿捐赠给博物馆?卢运全与此次参与捐赠的几位收藏家认为,博物馆有专业人士研究、保存、策展,能更好地保存文物,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文物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次捐赠的文物整体品质较好,民间收藏家的积极性很高,省文物总店此次捐赠的文物也是多年前民间收藏家捐赠的。”省文物总店总经理郭学仁表示。捐赠仪式结束后,多位民间收藏家向他表达了捐赠意愿。

首次试水赢得积极反响,郭学仁打算今后继续发挥文博会的平台优势,举办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影响更大的捐赠活动,使之成为文博会的常态项目,为民间收藏家和国有博物馆牵线搭桥。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