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苏曼殊:一个以泪和墨的现代禅僧 作品被低估?(组图)

苏曼殊:一个以泪和墨的现代禅僧 作品被低估?(组图)

2018-04-10 09:19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苏曼殊《琵琶湖记游》镜心 绢本 32×26cm 类似倪瓒的构图苏曼殊《琵琶湖记游》镜心 绢本 32×26cm 类似倪瓒的构图

在中国画史上对苏曼殊影响最大的应是倪瓒。倪瓒高洁的气质 ,怪异的性格 ,不食人间烟火的画作,与苏曼殊甚为契合,对异族压迫的激愤情绪更相同。倪瓒虽极力主张隐逸,却又有淡淡的入世思想,不满外族统治却又具有元代遗民心态。他爱读记载倪瓒逸事的《清贤记》 ,倪瓒词作《柳梢青》的意境使其倾倒 ,爰题于所爱女子百助枫子多帧影照之上。在表达其绘画主张的《曼殊画谱·自序》中 , 对倪瓒的绘画推崇备至 ,写道:“元四大家皆属王派。李派板细乏士气 ,王派虚和萧散 ,此又惠能之禅 ,非神秀所及也 。 ……倪瓒辈 ,又如不食烟火人 ,另具一骨相者 。” 作为僧徒的苏曼殊对于此种“不食烟火”的萧散画境心向往之 。他赠刘三(刘季平) ,被刘三视为“精妙绝伦”的《白门秋柳图》 ,及另一赠程演生的《江湖满地一渔翁图》的布局框架 , 就变用了倪瓒典型的“一水两岸”构成式。

与南宋马远、元代倪瓒一样,苏曼殊也有遗民情愫和忠烈精神,作品洋溢着深深地爱国之情。苏曼殊留传于世的作品大量涉及先代的亡国痛史及相关的忠臣、烈士和遗民,尤以宋元及明清易代之际最多。1907年春,苏曼殊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工作,为配合章太炎发布《讨满州檄》,而创绘五幅图画,由章太炎作跋,发表于4月25日《民报》增刊《天讨》。五画分别为:《猎狐图》、《陈元孝题奇石壁图》、《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图》、《太平天国冀王夜啸图》,五画均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以古喻今,谐音取义。虽然笔法曲折含蓄,但是气势和情绪却是显露而高昂的。也许正因如此,这种摆脱简单说教的“革命宜传物”不仅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耽的作用。例如,五画中的《猎狐图》绘勇士策马山道,怒目发矢,目标中的狐貉急速逃遁,以“狐”谐“胡”,指代满清。章太炎以跋明题意:“东方穿(兽)种,貉(类狐)为狐。射夫既同,载鬼一车。”取《诗经小雅·车攻》与《易经·睽卦》句,意在共同奋斗,努力战胜敌人。

另一《陈元孝题奇石壁图》以勾沉“宋末遗恨”来醒世。南宋张世杰、陆秀夫拥赵里、赵避走南海,图谋恢复,失利后退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为元将张弘范进逼,苦战不敌终至全军覆没,陆秀夫负帝跳海,元军于石壁深镌“张弘范灭宋于此”,成为悲壮历史的印记。图绘明末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陈元孝避清兵过崖山,触景大坳,作哀歌题于石壁的情形(章太炎录陈元孝《崖门渴三忠祠》一首于画上),以此激发爱国情绪。另三幅作品《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图》、《太平天国冀王夜啸图》均以历史上抗虏事迹为题材。

这套《曼殊上人墨玅》册页为何能拍得高价呢?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