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借山图(十九) 镜心 纸本设色
30×48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三
谁都知道,齐白石一生努力学习的是文人文化。“廿七年华始有师”后的齐白石,亦步亦趋地不放弃向诗人、文人、画师们学习。这些人中,不乏传统的“士”,如王闿运、樊樊山、夏午诒、陈师曾等。对于这些怀抱“文化先觉”[4]之思的士夫、文人,齐白石很崇拜,学习交流中受到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此齐白石由“田园”而“庙堂”之一端。其生平履迹如此,其文化心路也大抵如此。但齐白石既不跻身仕途,其所与庙堂之关联,就变成另一种性质,成为当时国家最高画院之一员并被尊为名誉院长了。我们不能不看到齐白石的入世与超脱的两重性格。入世而不慕容华、不事干谒,超脱而不退隐山林、不学仙学佛,而是游戏人间、生活在现实之中、享受自给自足的砚田生活。愤世嫉俗却不逃避,沉湎生活却不庸俗,这即是真实的齐白石。他一生都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平和心态,安贫乐道,真真实实、朴朴素素、勤勤恳恳地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齐白石将农民、平民心态与文人、士人情怀天衣无缝地集结于一身。
他生活得朴素、自然、乐天、知命。
他的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即是简练朴素、自然大气。
齐白石的艺术是齐白石创造的。齐白石是19 世纪和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化塑造的。
中国社会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耕社会,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建筑在自给自足上,生活简单而安定。齐白石信奉的是自力更生、天道酬勤。其艺术的朴素、单纯、简练、泼辣、健康、鲜活乃至幽默素质都直接地反映了他的农民性与手艺性,不过,那是经过了文化——雅文化、文人文化过滤了的,我姑且称之为朴素的雅化或雅的朴素化,也即不孤冷、不酸腐、不陈辞、不滥调、不野蛮、不粗犷、不造作、不小巧……
我尝谓:中国文化是返本还元的文化。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是敬天崇祖的。重人伦、讲宗法、强调血脉传承,所以文化心理同样尚古求厚、讲究文脉延续。世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中国文化这样复古。复即返还,本是原来,元是太始。返还的文化,所以以朴素简练为贵。
世论谓齐白石、黄宾虹艺术不过是明、清文人艺术的余脉。我见大不以为然。齐与黄的艺术恰恰是从明、清而远溯秦、汉以上。他们的艺术精神是超迈了明人的粗犷(浙派)与纤秀(吴派),又超迈了清人的烦琐(宫廷)与委靡(四王、小四王)的。他们的艺术,齐有秦的雄健、汉的浑莽,黄有三代的高古蕴藉。而他们的艺术共同富有上古艺术如岩画、如玉纹、如青铜的朴素洗练、凝重饱满——从精神气象上的神通!唐君毅在论述中国文化时说:“反本复始,乃使故者化为新,而新者通于故。”[5]
四
齐白石曾对胡橐说:“作画要画得少,而表现繁,是不容易的。”[6]所谓笔简意繁。简是齐画人人看得见的视觉,繁则是背后未必人人读得出的画意。齐白石长寿,半生蹉跎,阅历丰富,心思细腻,性情真挚,文化积累厚重,对自然、生活观察微妙,对人生、社会感悟深刻,合光同尘于京城艺坛,又自抱高洁与民族操守于乱世,读其诗、品其画、赏其印,常能给人丰富的感受与启示。这些都是他绘画背后的支撑,这些支撑没有使他的画更复杂、更繁缛、更错乱,反而令他的画更单纯、更简洁、更洗练,所谓用减法。这说明齐白石心性修为的高超。亦因此,他对学生告诫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7]——从外在形迹上似我就等于自取灭亡。
可是,齐白石是不能复制的。
齐白石的绘画也是不可摹仿的。
他绘画的简朴纯净是他的艺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一种审美境界。此境界可以说是中国品质、中国标准、中国精神。
简朴从繁密丰富中提炼而来。纷纭的是万物世象,简朴的是艺术。因为简朴,他的绘画让我们返还到人生和人类的童年,我们因此而与齐白石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同在。
注释:
[1]爱德华·W。 萨义德:《东方学》,王振宇译, 第80、93 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年版。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5]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第11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6]王振德、李天麻辑注:《齐白石谈艺录》,第78 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7]王振德、李天麻辑注:《齐白石谈艺录》,第46 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注:本文选自《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