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盗墓与气候变化双重夹击下的蒙古考古(组图)

盗墓与气候变化双重夹击下的蒙古考古(组图)

2018-04-23 09:15 文章来源:界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墓穴中或藏有珍宝,或仅有白骨,盗墓贼在挖开之前也无法准确判断。图片来源:Julia Kate Clark墓穴中或藏有珍宝,或仅有白骨,盗墓贼在挖开之前也无法准确判断。图片来源:Julia Kate Clark

蒙古虽有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但法律普及度较低,且地广人稀,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再加上难以人为控制的气候变化,考古工作在这片土地变得尤为艰难。

蒙古的古代遗迹在世界上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大部分遗迹都与成吉思汗统治下的蒙古汗国有关,这曾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陆上帝国。但是,如今,由于气候变化和盗墓对遗迹和文物造成的严重影响,蒙古的考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和盗墓看似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问题。事实上,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导致牧场减少,使得当地牧民的收入降低。再加上整体经济形势下跌,牧民以及其他蒙古人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来赚钱。其中一些人就选择去搜寻古代财宝,然后在非法的文物市场上进行售卖。

蒙古地域广袤,无论是平原、沙漠还是山峰之上,都有许多人为堆成的石碓,这是古人的坟墓。这项习俗始于新石器时期(大约6000到8000年前)。当时,人们用石头堆成餐桌大小的石碓,里面往往有一具人类的尸体以及一些动物骨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墓堆变得越来越大(一些甚至超过了400米长),包含的东西也更为复杂,例如数以千计的用于祭祀的马、工具、马车、挂毯,以及金子、首饰、宝石等财物。

对于蒙古人来说,这些遗物能够提醒他们铭记去世的祖先,是无价的文化遗产的实体体现。

蒙古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拥有优良的法律。但是,人们对这些法律知之甚少,而且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人迹罕至,再加之预算稀少,因此这些法律基本处于无效状态。与此同时,法律也不能保护蒙古的文化遗产免遭气候变化的影响。

盗墓造成的损失

针对蒙古文物古迹的偷盗由来已久。当地的考古学家透露,他们曾在一处皇家墓葬的入口处发现几具骨架,以及一些由鹿角所制成的盗墓工具。这处墓葬位于蒙古中部,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墓葬的主人刚被埋葬不久,这些小偷为了有机会发家致富,冒着墓葬沙土滑坡的风险闯入进来,结果却葬身此处。

近来,盗墓贼正在不断增加。对于未经训练的盗墓贼来说,任何石碓形状的地方都有可能包含价值连城的物品。所以,他们刨开一个又一个的坟墓,其中许多都只是含有人骨和动物骨头而已。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