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山水大观——胡铁铮山水画大展”研讨会(组图)

“山水大观——胡铁铮山水画大展”研讨会(组图)

2018-05-02 10:07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对山水、山水文化的讨论在今天已成为显学。在工业文明、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会对山林文化、山水文化有一种独特的关切?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在传统观念中,它要高出于庙堂文化,是超越社会现实,又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完成自我超越的一种文化形态,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沉思的生活,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长期积淀的基因。

回到山水画,郭熙说“山水,大物也”,从形制上看,北宋以前的山水多为壁画、画障,就是屏风,尺幅比较大,可以想象,在宋以前,山水是以宏大、盛大的形象存在,这给我们一个很强的暗示,除了形制,它背后其实还承载了一种信息,说得再稍微夸张一点,我认为这是继九鼎之后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系统,即图写天地,与九鼎备百物的意义是一致的。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探讨,但今天我们不妨作这样一个思考,可以把山水画的真实含义谈得更深,况且这一点在实物上和理论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支撑。

假如我们能为天地绘制肖像的话,那么山水就是我们天地绘制的一副肖像。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山水画以及山水背后所隐含的信仰,也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去找到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宗炳说 “山水以形媚道”,就是指这种自由自在、无始无终、变化无穷状态。

展览叫“山水大观”,题目的设计发人深思。早期的山水和后期不一样,这是五代和宋以后的问题,天地意象就转换成林泉意象;再到明清时期,笔墨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到近代又出现新的问题,就是西方的艺术,光、色彩、空间结构、体量关系、画面构成方法、风景的意念都开始进入中国山水画。现代山水画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状态下、在和西方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元的面貌。但不管怎么讲,不管现代山水画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坚持一下,那就是山水画背后所隐含的情感或信仰系统,这是我们山水画的精神指向,你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你可以用笔墨、也可以用西方的手法来表达你的作品,但山水作为大物这个意念是不能更改的。虽然它的尺幅可以很小,但它背后所蕴含情感或者信仰系统不能轻易放弃,不然的话山水就等同于简单的风景画,容易丢掉我们山水画真正价值的东西。胡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展览题目还是作品本身的气象,都是有山水作为大物这样一个精神蕴含在里面,这是特别让我佩服、喜欢的地方!

主持人杨振宇:

孔令伟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山水画思路,引人深思。山水之为大物,他特别提到了这个意象跟胡老师这个画展中气息上的一致。而山水大观,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孔令伟发言里面,梳理和反思了一条脉络,就是从山水大物到林泉高致到笔墨功夫再到明暗光线……这样一种笔墨传统带来的那种文人趣味化,在这个里面可能容易丢失掉一种对于山水大观的精神。他还指出中国山水画的发端中,还是一种图写宇宙的观念,庙堂之九鼎和图宇宙这是两个重要的相关。自然山林之物乃有盛大之载体的这样一个观念,让我们类似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这样的山水大观体验。发言打开了我们的思考,而且刚好跟胡老师山水画在气象上很接近。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