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教堂”创作了《外衣》
花了多长时间并打算怎样传播这一信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着手做这样一项需要三年的持续投入和数千小时的人力的工作似乎是狂妄之举。但是,我深信,在一个只有庞大事物才会受到关注的时代,为了让人们倾听并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必须孤注一掷。“外衣”笼罩着一团迷雾,它的内部传达着某种我们猜不透的异样情绪,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我想再次借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话来解释我希望通过“外衣”来达到的目的: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体验就是神秘感。它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摇篮中所容纳的最基本情感。不知道神秘感,不再感到困惑,不再感到惊奇,那么这个人只是一副躯壳。“外衣”宣布良知新纪元的开始,堪比爱因斯坦的第三个概念,他相信人类即将迎来宗教信仰的成熟阶段。站在“外衣”前面,我们感受到“人类欲望的徒劳无益以及对在自然界和思想世界中均自我昭示的崇高和不可思议的秩序的极力追求。”在1929年,当爱因斯坦在纽约被拉比·赫伯特·S·戈尔茨坦(Rabbi Herbert S. Goldstein)问及是否信仰上帝时,他回答:“我相信斯宾诺沙的上帝,他是在法制世界的和谐中现身的上帝,不相信关心人类的命运和行为的上帝。
在“外衣”的白色华美大理石上,褶皱轻轻流动,这就是和谐——人、自然与万物间的和谐的物化形象。“外衣”在莫扎特的美妙旋律中诞生,在米开朗基罗杰作的意境中构思,从爱因斯坦表达友善态度的篇章中获得启示,我将“外衣”献给那些用创造力和感知力塑造人类文明的伟大男人和女人。
1929年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