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198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观点和《外衣》所传达的信息
在一次采访中,安娜·高美揭示了《心灵的外衣》背后的思想和目的,并转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关于“宗教信仰第三阶段”的一些惊人的观察评论。
第一次创作空外衣形象是在什么时间?
1980年,我首次在油画《生存还是毁灭》中创作了《外衣》,它是对威尼斯式氛围中一个裸体女人的美丽身体旁边的“外衣”的刻画。我们刚刚从我丈夫的家乡萨尔斯堡举办的艺术节回来,在那里,我们看了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的神秘剧《耶德曼》和我挚爱的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唐.吉奥瓦尼》,这两部剧都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唐.吉奥瓦尼》中,它是指挥官或“石客”,在唐璜的最后时刻告诉他生活不仅仅是占有和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作为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它是信仰与善行。对我来说,用美妙的裸体表现生活的丰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刻画我们内心的转变是另一种挑战,那就是当我在一个位置想像空衣服象征着漫长的一生中所有的忧虑与痛苦的时候。它看似空洞,却是我们灵魂和良知寄居的地方。
把“外衣”做成雕塑是在什么时间?
那是1992年,我刚刚从严重的事故中恢复过来,这场事故使我5年不能作画,于是我决定尝试雕刻。一开妈,莫扎特《唐·吉奥瓦尼》中的人物似乎很自然,所以我创作了指挥官,这是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件雕塑迅速成功,但是,似乎它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样的事实,我在设法表达我的痛苦和对痊愈的期待。很快,青铜“外衣”被放置在显要的位置,成为“地方守护神”的特有形象——布拉格庄园剧院的指挥官、萨尔茨堡大教堂的圣母怜子雕像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主线——表现我们良知神秘的一面,为我们的转变做准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他的自传体文章《我的世界观》中表述了他的信仰,而且非常清晰简洁,以至于我希望摘录一些用于我的“外衣”:“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的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人是为别人存在的……我从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我把它们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路的理想……是真善美……人类努力追求的世俗目标——财产、外在成功和享受——在我看来总是可鄙的。”
日常生活中爱因斯坦如同在他的科学中一样,生活在对统一的强烈渴望中。他憎恶所有民族主义,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自称是欧洲人。他是一个民主的忠实捍卫者,厌恶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异。他痛恨“民众生活中最坏的表现,即军事制度。这种文明的罪恶渊薮应尽快加以消灭,连同其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和冷酷无情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