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玛尔·波尔克《兔女郎》150 x 100 cm,1966
波尔克还借用利希腾斯坦作品中常见的印刷品中的“本戴点”,但是不同于美国波普艺术家的是:波尔克的“本戴点”大小不一,不是用来简化图像,而是用来使图像模糊或者变形,令人觉得原本稳定可靠的印刷技术变得不可信赖。波尔克的代表作《兔女郎》描绘了一群《花花公子》杂志上常见的女模特。远看她们与广告杂志中的性感女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近看会发现,她们的面部细节夸张变形,如同怪物的一般。波尔克用这种方式嘲笑了拜物主义,揭示了商业图像对人的物化。当这个图像被放大呈现时,会令观众感到不适,并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
在《观望塔》(Watchtower)中,波尔克再次挪用现成图像,把抽象形式的观望塔绘制在日常用的普通的印染花布上。他用印照片的材料银氧,来描绘塔上如鬼影般的闪光,令人想起纳粹在二战中的集中营和分隔东西德国的柏林墙,同时也隐喻了商品社会潜藏的危险:你被监视着,却不确定被谁、被什么力量所监视。
复兴的德国新表现主义
在当代具象艺术中,德国新表现主义一直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当代绘画大师安基弗、巴塞利兹和伊门多夫等都是新表现主义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在国际上风行一时。德国的新表现主义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主张回到架上绘画,在过去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被纳粹压制过的、德国表现主义传统中寻求新的艺术灵感,在具象艺术中表现出前卫的反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