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已成为平常的事。去国外旅游热也日趋火爆。其中,去美国旅游始终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路线。这些年来,笔者曾多次往返美国。在美国“捡漏”“淘宝”亦有一点心得,不妨道将出来,与有意去美国旅游兼“捡漏”“淘宝”的藏友分享经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民族众多,因此,文化多元,值得收藏的各种文物、古董和艺术品,可以说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比如,古旧瓷器不仅有中国的,还有日本、韩国、印度,以及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此外,还有各国的旧钱币、旧徽章、旧钟表和邮票;美国的古董芭比娃娃、老式收音机、广告牌、旧照片、旧书刊;1868年制造的单筒望远镜、二战时期美军士兵钢盔、双筒望远镜、军刀;西部牛仔使用的老式左轮手枪、印第安人的手工雕刻件、羊皮鼓;以及许多国家近现代的工艺美术品等。
在国内的时候,笔者每周两次的文物古玩集市或地摊市场是非去不可的,主要目的就是捡漏。初到美国,按国内习惯,照例先去古玩商店逛悠,结果大失所望。因为跑的地方多、里程长,花费了许多时间,也看不到多少值得收藏和买的起的东西。一般说来,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开的文物商店,真品率高得多;而遗憾地说,华人开的古玩商店的赝品率则要高许多。所以,老朽对于大规模的海外古陶瓷器物回流到中国大陆一直是质疑的,零零星星的回流则是正常的,因为,在美国,无论拍卖公司或者高档一些的古玩文物商店,大凡同类器物的价格并不比国内便宜。任何商品的流向总是朝着高价格去的——这是常识呀!
那么,究竟到何处才能“捡漏”或“淘宝”呢?答案是:去“跳蚤市场”。
所谓“跳蚤市场”,是指公众聚集售卖旧物品(二手货)的地方,起源于法国巴黎,而概念则源自英国,目前,在美国已非常流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多个。
笔者常去的那个跳蚤市场离家最近,每月第一周的周六举办,地点是一所大学的停车场,面积比潘家园大,临时店铺的档次虽然不能与潘家园古玩城相比,但也是国内多地古玩地摊市场无法相比的。统一的帐篷,货架后是汽车,货架前是过道——很宽;市场周围有饮食店,市场中部有各种小吃、饮料卖,四周有临时厕所。整个环境整洁、优美而热闹。
开始逛美国“跳蚤市场”,总是到处寻觅古董摊位,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在华人古玩商的摊位上,赝品较多,真品价格则很高,机会几乎没有;而在专门经营古董的老美摊位上,机会也不是很多,价格普遍比国内贵许多,机会主要集中在地道老美处理旧物品的杂货摊位上。
美国除了民众可以自由地将自己不再需要的东西拿到“跳蚤市场”上去买以外,也有专门收购旧物品再倒手转卖的商人和店铺,类似中国的“收荒匠”和旧货商店。在“跳蚤市场”上买东西不用交税,在专门经营旧物品的商店购物则要根据物品的价格按一定比例纳税。
为什么在美国人处理旧物品的杂货摊位上和专门收购旧物品再倒手转卖的商人和商店里,“捡漏”的机会较多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美国家庭老人极少与子孙们同居一处,一旦老人过世,子女们匆忙赶回老人家处理后事。在处理过程中,老人留下的旧物中免不了有值得收藏的古玩文物类的器物。子女们往往对此并不在意。
另一方面,专门处理旧物、经营“二手货”的商人和店铺,往往不了解中国的古代文物、古董或艺术品的内涵和外延,他们只知道这些东西是旧物品,收购价是多少,卖出后能赚取一定的买卖差价就行了。也有少数旧货经营者知道某样东西是古董,但并不了解在中国大陆这件东西该值多少钱。这种对中国文物、古玩或艺术品信息反馈的不均衡必然为中国大陆的收藏家带来“淘宝”“捡漏”的机会。
我第一次逛跳蚤市场,路过一个美国老头儿的旧货摊位,东西很多、很杂,许多小件物品装在十几个纸箱里,任人们挑选。我因为急着看更多的摊位,没有停留。快闭市时,我第二次来到这个摊位,看见一件清代景泰蓝双耳莲花纹瓶,我看瓶底还有堂名款,于是,向摊主问价。摊主摇摇头,耸耸肩,用手指了一下,原来这瓶子刚被别人买下。我失之交臂,真是后悔莫及。
第二次,一到跳蚤市场,便直奔那个美国老头儿的旧货摊位。挨个纸箱翻看,竟觅得一件清代青花珐琅五彩西番莲纹杯,一问价,喊价才一美元。 我当即掏钱买下。以后,我陆陆续续地在“跳蚤市场”的旧货摊上买了不少价廉物美的收藏品。
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跳蚤市场上除了有中国的旧器物外,亦有不少例如日本、西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二手货”,所以,对于各国的古玩文物信息了解较多的旅游者来说,寻觅值得收藏的有价值的收藏品的机会就更多一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跳蚤市场上寻觅获得的收藏品与国内同样品种的收藏品相比较,价格是惊人的便宜!
关键就是你的眼力和信息了。我在美国跳蚤市场买到的有些东西,女儿喜欢就留下了;剩余的拿回国内,转让给朋友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最后,需要指出的:由于国情和法律规定的区别,中国大陆去美国寻觅收藏品的藏友,特别要注意了解和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一些东西比如旧手枪之类的东西是万万不能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