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对比出真知(组图)

对比出真知(组图)

2018-05-31 09:41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李晨,小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现场

文化的负担

地点:掩体实验空间(北京)

时间:2018年4月15日-7月15日

点评: 如果说“战争”和“负担”都经由体感瞬间得到共鸣,那么展览中艺术家关于“文化”的思考恐怕值得进一步考量。关于“文化”的逻辑在现有的地下掩体空间,无法充分展开,因而好似简单化处理,即呈现了沉痛的结果,却缺乏对根本原因的追究。

在北京一众独立非盈利艺术空间中,掩体实验空间是地理所在极为特殊的一处。如果说多数独立空间位于民居胡同,不时围绕社区艺术和关系美学持续散播当代艺术的社会属性的话,那么位于地下的、曾经作为军事建筑的掩体空间,则为艺术的表达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场域特性;相应的,有多少特性,便有多少限制于挑战。

掩体空间实际是一处地下防空洞,在1941年由驻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命令建成。20世纪以来至建国前期,这个区域一直是军事执政要地,几经易手,后建成保护单位,取其一段历史为名,曰“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本次《文化的负担》的展览由一个罗马尼亚和中国的艺术家组合(黄幻和Alexandru Damboianu)完成,主体是四件极简的雕塑(装置),依次分布在地下掩体的主要的四个长方形房间中。之所以说“依次”,是因为这些雕塑比较密切地遵循了一个递进的叙事逻辑,在平行的四个板块中,完成了一个四章节的深沉低音告白。

四个房间中的雕塑结构不同,但体积占比巨大,因此它们全部在掩体内部制作完成,而非在外做好、运输进来。这些金属结构全部经过做绣处理,呈现深棕色。第一个房间中的雕塑是立体方形,几乎填满房间,只留周遭四壁供贴墙行走;第二个空间中,一个金属斜面将房间斜着割为两个三角体,让人几乎无路可走;低头进入第三个房间,豁然遇到一个尖头向观者刺来,避开后立身一看,发现尖刺的圆锥体从房间一角戳向刚才的入口,好是一番惊险;再俯身进入第四个房间,看到横排摆放的六张绣掉的床架,昏暗光线下,是一片死亡的寂静与凌厉。

在压抑性极强的幽闭空间,沉重感甚至死亡感让人背负起难以招架的“负担”。这里是禁止幽闭恐惧症患者进入的,但即便是一般人,也会觉得背脊发凉,一瞬间,似乎体会到了小说《基督山伯爵》的主角唐泰斯被陷害后在完全黑暗的狱中生活。这样的场域特性,配合锈掉的极简金属雕塑,成功渲染出浓厚的末世之感,和艺术家试图模拟出的“战争遗迹”一致性极强。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