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除了传播功效 博物馆还有哪些职能(组图)

除了传播功效 博物馆还有哪些职能(组图)

2018-07-05 07:48 文章来源:文博圈   作者:周墨兰,郭瑞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重要媒介,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传播功效,还反映出观众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专业化程度的深入,陈列展览面临着理论创新与实践提升的双重考验,不得不对理想如何与现实对接做出思考和回答。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近年来,博物馆展示现状和策展实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建筑空间与展览空间、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展览立意与展品支持、知识传播与价值教育相割裂等问题,制约了陈列展览的创新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建筑空间与展览空间

建筑是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博物馆建设热潮涌动,新馆建筑在体量和规模方面比过去馆舍条件大为改善,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有建筑空间与展览空间不相适应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并非根据博物馆属性而设计,不少异形建筑和中空设计减少了室内使用面积,造成了空间浪费,限制了展览规模。

此外,一些建筑空间不符合展厅层高要求,不利于展示设计,影响了展示效果;单个展厅面积有限,缩短了展线长度,不利于展览表达。建筑空间与展览空间不相适应限制了陈列展览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人员疏散和消防安防的风险。

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

陈列展览是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相统一的艺术整体,内容设计是展览的基础,形式设计是展览的升华,二者在展览过程中应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目前,陈列展览仍或多或少存在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脱节的问题。

例如内容设计者在构思展览结构与内容层次时,未能结合空间条件与展厅实际,导致展览信息量与展厅承载量不匹配;或者在设置展项与设备应用时,不符合经费预算和技术实际。

形式设计者在未充分领会内容设计意图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空间设计扰乱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过渡等问题;或是仅从视觉传达角度考虑,以整体视觉冲击或过度装饰代替了内容中心视点。

展览立意与展品支持

任何一个展览从最初构想到最终实现都离不开展品支持,否则选题立意将因缺少必要的展品支持而无从实现。事实上,有不少博物馆特别是新建博物馆缺乏必要的藏品积累,无法满足陈列展览对展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藏品是陈列展览的物质支撑,对藏品研究的充分与否影响着展览策划。

博物馆如果缺乏对藏品信息的阐释和解读,将导致藏品利用不足,展览策划者难以有效组织藏品、提炼主题,难以实现藏品——展品——主题展览的信息链。

鉴于此,博物馆必须明确自身性质和定位,有意识地积极构建藏品体系,为陈列展览提供有效的展品支持。同时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和解读,确保展览创作与展品利用行之有效。

知识传播与价值教育

展览所体现的知识教育应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

当前仍有不少展览远离观众的认知结构,缺乏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平衡,造成观众对展览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展览应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促使专业知识在展览语境中转化为公共知识。

此外,博物馆应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进一步将展览定位由知识教育上升为价值教育,努力在展览的价值引领与观众的参与体验之间建立联系。博物馆需要通过展览启发观众思考,促使观众的内心或行为受到影响,而不是简单地为观众呈现展览内容、介绍具体知识。

理想与现实的对接

陈列展览理论与实践的提升、理想与现实的对接是构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题中之义。陈列展览是一个系统性文化信息传播工程,展品、空间、观众是核心要素,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者之间如何互动。

博物馆应以“博物馆学”理念引领策展实践,统筹展品、空间、观众三要素,合理构建陈列展览的语境和情境、视点与视觉,形成既适应时代发展又符合自身规律的展示标准,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接。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