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中国:“蹴鞠世界杯”里拔头筹(组图)

中国:“蹴鞠世界杯”里拔头筹(组图)

2018-07-18 09:16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启母阙蹴鞠图(局部)

世界上最早的充气皮球出现在唐代。两汉以降,鞠的形制多样化,皮革制成的鞠有了发展。自传说中黄帝以蚩尤的胃做成鞠后,战国后多数鞠的制法多以皮革为表,中间以毛发、糠米等填实。从汉代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还有丝绵为里,外以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绳子捆成球形的鞠,当时亦称之为“毛丸” 。至唐朝,皮革制鞠的工艺有了革命性进步,根据唐代仲无颜《气毬赋》的记载,“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 ,佐之以南宋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的一则唐人嘲笑皮日休的趣闻:“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熏了水中鞣,一包闲气如常在,惹拳招踢卒未休” ,我们可以知道,唐人用鞣制成熟、中间圆两头尖的八片皮子,砌缝成球,向球中吹气,制成了更加轻盈的、弹性更好的气皮球。此后充气皮球还有发展,出现了在球中间垫以完整的动物尿囊,作为内胆,通过尿囊向球中吹气,如此球不容易漏气,质量更高( 《康熙字典》假托《初学记》所云,实际出现动物尿囊为鞠内胆的时间应较初唐为晚) 。

随着鞠的变化,蹴鞠的玩法也随之多样化。东汉末年,马上击鞠逐渐兴起,三国才子曹植在其《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记叙。 《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等史籍,都将马球归入蹴鞠部之下,可见这种马上击鞠的形式是从蹴鞠发展而来的。马球在唐朝发展更盛,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历代皇帝都成为马上击鞠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唐玄宗还颁布诏命,将马球列入国家军队正式训练科目。这类盛况也体现在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例如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就生动描绘了当时马球竞技的场面。

传统蹴鞠也有规则上的变化,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的唐代蹴鞠规则,是在球场竖起两根高竹竿,竿头挂网,两队球员分别蹴鞠进网,多者为胜(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唐代的蹴鞠从汉代的多球门变成了单球门,球队的较量减少了身体对抗的部分,而更加注重对球的精准掌控技巧。宋代的对抗赛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详细记载,与唐代类似,同样是左右两队攻球场中高约三丈的球门,这种玩法的进球模式有点接近现代篮球的向高处投篮,只不过是通过踢球实现的。唐宋之际的蹴鞠玩法更加多样化,不仅出现了二人场到十人场的不同人数比赛形制,还出现了通过踢高、踢花等以技巧表演争胜的“白打” ,时人将这样的精彩表演形容为“似蹴流星侵汉空,如悬宝镜在云中” 。

东汉有了世界上第一名女足运动员。随着蹴鞠玩法的多样化和身体对抗性的减弱,女性也加入到蹴鞠的行列中。现存于河南登封的东汉启母阙、少室阙两座汉阙,系延兴三年颍川太守朱宠创建,阙上雕刻的踢球图中,就有女子高高抬起一脚把球踢起的画样。唐代的女子蹴鞠更加发展,不仅有康骈《剧谈录》中记载的能够停球踢高至数丈的街头少女,更有王建《宫词》中的皇家女子足球队,在寒食节这天比赛,优胜者可以得到大量赏赐。明代画家杜堇在《仕女图》中也局部描绘唐代贵族女子蹴鞠的情景。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