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建设如何补强
我国是艺术品拥有大国,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艺术品市场总量目前已位于全球前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据国家产业规划和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品产业的发展。
与蓬勃发展的艺术品市场相比较,我国在为艺术品提供保险保障服务方面则显得明显乏力。主要表现在艺术品保险总量与艺术品市场总量明显失衡;保险产品单一、结构失衡;艺术品保险人才短缺,技术失衡等方面。
艺术品保险总量的短板需要补强
在我国,艺术品保险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据报道,1997年1月中国人保为观复博物馆的50件青花瓷器提供300万元的保险,成为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开山之作”。自此,人保、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等公司陆续对艺术品保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直到2010年,国家开始重视开发艺术品保险市场。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原中国保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机构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保险业务。同年12月,原保监会与文化部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艺术品保险三个试点公司和11个试点险种。然而几年过去了,艺术品保险仍未走出试点时的困境,与艺术品市场比较,保险保障存在着较大缺失。
承保企业少,保险产品少,保费收入少,是当前艺术品保险市场的主要现状,目前保险市场上能够承保艺术品类保险的公司只有人保财险、阳光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承保量亦是寥寥无几。不少国际和国内的艺术展览会也因投保无门而困惑。艺术品保险产品数量稀少,不能满足艺术品承保全方位的需求。专家推算,按照我国财产险的平均保险深度,我国艺术品的保险费应该在6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因此,艺术品保险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艺术品保险产品短缺结构单一的短板需要补强
我国艺术品保险的险种多是以财产保险和货运险为基准设定的。目前开办的主险主要包括综合险、运输险和仓储险等,主要保险责任为火灾、水灾、失窃等。但上述风险在艺术品市场中所占比例很小,也不是艺术品风险控制的主流。艺术的鉴定、评估、交易等在整个流程中占有更大分量。
北京金艺桥艺术空间、金艺桥(北京)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丙林表示,艺术品交易最重要的是“对不对”“值不值”和“信不信”。从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保险的经验看,艺术品保险的核心功能是艺术品保值保价的手段。因此,建立以财产类保险为基础,辅之以更适应市场需求的责任和保证保险类产品,艺术品保险市场才能更为完善。
资料显示,尽管西方很早就有了与艺术品相关的保险业务,但直至上世纪60年代才有专业的保险公司发展艺术品保险。安盛保险公司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柏林,当时它作为火灾保险公司建立,称为“北极星保险公司”。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极星保险公司一些高管自己就是收藏家,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私人收藏家有购买艺术品保险的需求,这些高管们将保险单设计成类似于“内陆水运险”的保险,将艺术品保险从普通保险中单独隔离出来,开始将之应用到艺术品保险方面。上世纪中期,北极星保险公司成为了安盛集团的子公司,改名为安盛艺术品保险公司。安盛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仅提供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服务的公司,为艺术家或收藏家的艺术品提供保险,以及为画廊、展览会、艺术品交易商和博物馆的艺术品贸易提供专业服务。
艺术品保险人才匮乏技术不足的短板需要补强
艺术品的特殊复杂性和我国险企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不足是艺术品保险滞后的主要原因。艺术品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风险管控、真伪鉴定、评估价值等专业技能需涵盖从承保到理赔的整个过程。而我国目前尚没有专业的艺术品保险公司,也没有专业的保险第三方评估机构。现有的保险公司内部缺少专业的技术手段和相应人才;艺术品一般价值高,标的价值确定的难度大,加之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艺术品保险市场步履维艰也就不难理解了。
全球知名保险金融服务集团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认为,其中原因有三:一是观念问题,由于艺术品价值高,巨额保费让客户望而却步;二是文物具有唯一性,标的物很难确定价值,保险公司一般不轻易给其投保,尤其是在艺术品所在环境的安全保障不确定的情况下;三是国内缺乏专业配套的防损服务链,或称完善的鉴定和定价体系,造成艺术品保额难以确定并导致无法开展此业务。
鉴于上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为发展我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建议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现有保险企业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以解决技术和人才的匮乏;二是鼓励文化艺术品企业投资成立专业保险公司;三是通过有能力的保险经纪公司和成立专业保险公估公司,解决保险企业在承保、风控和理赔时出现的技术障碍;四是支持艺术品行业或企业采取保价或自保的形式,尝试为客户提供经济保障,同时也为保险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