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组图)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组图)

2018-09-11 12:54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取形宫廷御批奏折笔记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取形宫廷御批奏折笔记本

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文化IP”来推动传统文化创意和文创产业呢?

最近热播的一些“流量剧”在极速“吸粉”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产品的热销。同样,一些优秀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在向大众科普文物知识的同时,也一度掀起了博物馆衍生品销售热潮。或许,这也是一个答案。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7分。这个极富“烟火气”的纪录片凭借让文物“活”起来的卖萌画面、聚焦中国文明发展的内涵解说,融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此外,《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这一系列“文博类”电视节目也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类电视节目,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不仅演绎出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更是用通俗的方式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那么,这种节目除了增大文物关注度,能否带动观众艺术消费,继而带动艺术市场的发展呢?对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认为, 这种连带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它让更多观众对博物馆、藏品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它也推动各大博物馆尝试更贴近观众,做好展览和展品的推广工作。文物,通过电视节目的多重价值输出和知识传播,一方面在大众中掀起了“国宝热”和“博物馆热”,而另一方面就是引发观众对文物、艺术品的好奇、关注和喜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很可能将来就会成为艺术品买家。

“流量”能否带来“销量”?

不过,从目前来看,文博类电视节目对于专业门槛高、单品价格高的艺术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微弱的。观众即便对于文物非常喜爱,也只能通过文创产品来弥合这种需求。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它便宜、时尚、好入手。现实中,随着文博类电视节目大热,也确实带动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量。艺术市场资深从业者孔超表示,以《国家宝藏》为例,“大报恩寺琉璃塔”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对琉璃塔拱门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等产生浓厚兴趣,带有琉璃塔拱门元素的产品的销量明显增加。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