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王琰的山水画与他的人物画作一番比较,人们不难发现,这位具有当代意识的艺术家,已经明显地调整了艺术创作的切入点。他不再用写实的手法去反映生活本身,而是用超现实的手法来处理来自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他画中的场景也好、人物也好,总是处于现实与梦幻之间,并显现出独特的虚拟性和想象力的丰富。
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并以佛洛伊德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在艺术表现上,它反对模拟现实,强调对梦幻世界及潜意识的表达,以接近世界的本质真实。其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较多采用暗示生物形态,具有象征意义的抽象符号;另一派以达利、马格里特为代表,较多采用脱离了自然组织结构的具象性符号。可以说,王琰的艺术创造就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而从《荷塘倩影》《鱼的家乡》《箫音系列》等作品的艺术表现上,都明显看出,他十分强调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比如,从传统绘画中,他采用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手法,既“写”又“工”,既抽象又具象,既随意又刻意,还巧妙地借鉴了一些制造画面气氛的特殊方式;而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他则大胆地采用了一些夸张、变形造型与色彩、布局的处理手法。其结果是,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丰富感和稚拙感;一方面有效地保持了水墨材质的特征和色彩的鲜活性。正因为如此,王琰的作品早就超越了西方超现实主义模式,而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更重要的是,它既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画,也不同于西方现当代艺术,而显示出“传统意蕴、现代思绪”的独特艺术面貌。我以为,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艺术格局中,王琰对中西艺术同时采取双向借鉴、双向解构的“为我所用”方式,是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道路。从王琰所画的山水、人物、戏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特有的韵味,但它又与传统中国绘画习见的韵味不同。也许有人会把他视为传统艺术的叛逆者,不过,从本质的意义上看,更适于说他是传统艺术的建设者。他试图创立中国画新范式的努力,是对传统艺术中优秀方面的继承,是“以西润中”的有选择的继承,是一种开拓性的继承。
他给同行的启示性在于:中国画语言的变革其实并不完全来自于它自身逻辑的推进,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外部的多种元素。要把中国画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有成就的画家是善于思考的。既在绘画继承中思索,更要在借鉴中思索。这正好应证了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的话:“艺术风格犹像漂亮的女人,当你一味追求她,她会弃你而去; 而当你充分显示自我的时候,她却意外地扑到你的怀抱。”也许,这就是王琰艺术创作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