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陆学东,军旅画家,安徽合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国画协会理事,合肥书画院特聘画家。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解放军某部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副教授,陆军大校。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一》40×50cm
初识学东师兄是在二零一二年的秋天。那时,我刚刚成为清华美院陈辉老师研究生。在一次师门相聚时,我与学东师兄谋面。当时,我完全没能把眼前这个人和“画家”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身材魁梧,目光有神,嗓门大,底气足。谈吐中透着一股豪气。后来同门学长介绍,才知道他是学校国防生培养办公室的主任。曾就读过解放军艺术学院。我这才明白他身上那股豪气的来源。但即便这样,我仍然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竟会酷爱中国画。在我的印象中,军人的形象固然是高大、威猛的(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军人),但搞艺术、画画的,多是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平和、恬淡的人。而这些,似乎不像是这个一身戎装,声如洪钟,为全军培养数千名国防生的共和国军官所爱上的。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二》40×50cm
这种印象直到我们结识将近半年以后才被改变。我因为帮忙组织师门聚会,偶然有机会去了他清华大学的办公室。一进门坐下,就被墙上挂着他闲暇时画的几件小品画所吸引,是清华园里的花草建筑。画很放松,用笔是舒缓的,不张扬,很稳健,有着一种朴实和内敛的美感。聊起天来才知道,他常常会抓公务后的空余时间在园子里写生,一有假期的机会,就把写生来的素材整理成创作。我开始惊讶这个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每日忙于“案牍劳形”的师兄对于绘画的执着与勤奋。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三》40×50cm
聊得多了,才知道他和陈老师一样,也是安徽人,这又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他送我的画册里,总会出现用水墨淡淡写出的白墙灰瓦,山水萦绕的皖南风光,带着诗意,也带着乡情。“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是一片养育了许多文化名人的土地。从明代的大收藏家詹景凤,到民国许多教授们熟悉的“我的朋友胡适之”。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曾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精彩篇章中的一部分。从这里长大,走出来的一名军旅画家,或许也真的和其他军人不一样吧。从那次离开他的办公室后,学东师兄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初见时那副阳刚、威猛的“行伍中人”的表象之下,又平添了许多儒雅和文化底蕴。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四》40×50cm
转眼到了二零一四年秋天。那时,我与学东师兄彼此已十分熟悉。我也开始越来越钦佩他身上那种集“军人”与“艺术家”两种身份于一体的,特有的个性。作为军人,他是豪爽、热情、雷厉风行的。每逢随老师外出写生,他跑前跑后安排行车、食宿,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各种方便。而当他拿起画笔,进入写生状态的时候,他身上潜藏着的艺术家的一面,又会被立即激活。我们曾一起去山村里画画。户外写生,同学们一般都是携带较小的纸张与便携工具,面对景物时主要画一画印象、感受。回去再作整理、创作。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五》40×50cm
但他却喜欢用带毛毡的折叠式大画板,四尺整张的宣纸,直面景物去搞创作。在大开大合的构图与大笔触挥洒的画面上体会山水与自己灵魂碰撞产生的审美体验。他作画时的状态也像是一个战场上的军人,眼前的画纸仿佛就是阵地。他总是先大胆的用大笔勾勒下整个画面的大势。就如用一个统帅在看准了敌我态势之后,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向战场上投入兵力,摆开阵势,卡住各处关卡要道。然后,他会添入到细节里面,但不是一头扎进去就不顾了。画几笔他就会离开画面,踱步到远处从不同的距离上反复审看画面和景物。就像一个统帅,既打量自己,也打量对手的阵地,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与对手的关系。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六》40×50cm
写生的过程和打仗一样,画在画面上的笔墨如同排兵布阵,是根据自己对眼前描绘对象的理解来展开的。而另一方面,画者与景物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画家要靠着观看、体会眼前的景物,唤醒自我的内心世界。在描绘外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这一点上来说,学东师兄与他眼前的山水合作又是愉快的。他笔下的山是深沉而威严的,带着雷霆般的气势。但又是沉默的,朴素的,像他所服务的那支军队一样。我相信,他在画出那样的山时,其实也在画自己。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七》40×50cm
前两年,他的军衔从团级升到了副师级。师兄弟们经常开玩笑说:过去和陆师兄打招呼称“团座”,以后可要改口称“师座”了,他听了微笑。其实我们何尝不知道,不管是“团座”还是“师座”,学东师兄在我们心目中始终是个待人亲切、平和、有求必应的“老大哥”。对待自己管理的国防生们,他也是如此。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他的干事们向他汇报工作,那时,他会显示出一个领导应有的严肃。但平时,他又是很容易和国防生们打成一片的。那些穿军装的孩子们也会经常走入他的画面,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素材。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八》40×50cm
有一次,他拉我去他在美术学院四楼的画室,指着一张色彩的画稿对我说:“博士,这个创作你可要帮忙指导啊!帮我看看这个构图,大的气氛行不行?”。记得那件作品尺寸很大,画上是一群身穿迷彩绿军装的国防生们,正集合在大礼堂边的草坪一侧整装待命。斜斜的阳光照着他们,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他这个国防生选培办主任而言,想必是不会缺少的。还有一次,我正在自己的工作室画画,他忽然推门进来,拉着我就往他画室走:“快来帮我看一下这几张小品,看看我们怎么组合一下,能把他们合在一起,成为组画。”那是一组有近二十多幅的水墨人物速写,画的都是训练间隙在休息的国防生同学,也有战士。是纯水墨,没有上色。
《安徽家乡写生系列之九》40×50cm
用笔是生拙的,但很鲜活。一张张同学战士们的脸在宣纸上带着不同的表情。有累又有兴奋,更有对未来日子的憧憬。这些脸庞让我不禁想到了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踏入清华园,那个军训的八月。那时的我就像这画里的他们一样。我相信,这些用并不算多的笔墨勾写出的形象,之所以能唤起我久远的回忆,是因为他们的作者,学东师兄,一直在用心和这些孩子们交流、相处。他也一直在努力将自己见证过的,这些孩子们的青春留在画面上。他也在这个年岁经历过,部队的生活给他的青春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印迹。关于这些,他曾不止一次和我聊起过。所以我想,就像他在画山时,是在画他的生命状态一样,他在这年少的国防生身上,也同样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新疆写生系列之一》40×50cm
那组小品的整体效果已经很好了。我只是建议他尝试着在某些相邻的小幅上用大笔触调整背景墨色或是画面的肌理,以增强全作的整体协调感。他采纳了我的意见,还一度拉着我要我“动上几笔”。我实在是怕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推辞了。他是一贯很谦虚,喜欢请听,征求别人意见的人,更喜欢博采众长而为自己所用。过去在军艺,他跟随袁武老师学习人物画。来到清华,又投拜在陈辉老师门下学习山水。对于自己的艺术,他是从不满足于现状的,一直喜欢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探索新的视角和表现对象。
《新疆写生系列之二》40×50cm
比如同样是画江南山水,老师往往重在表现灰色的强的传统建筑和梯田所构成的视觉秩序和黑白墨韵组成的画面所呈现的奇妙光感、亦真亦幻的画面空间。而学东师兄笔下的皖南,在吸收学习师辈特点的同时,还经常喜欢把色彩引入画面,表现四季不同时节皖南的山野与草木的绚烂或苍翠。他的用色十分大胆,吸收了吴冠中先生的用色方式。而且,经常采用强烈的对比色,造成视觉冲击力。因为他也学过西画,有西画的底子,这让他笔下的皖南在传统的水墨韵味之外,又有着强烈的现代信息。
《新疆写生系列之三》40×50cm
另外,他学老师、学传统,并非食古不化、一味儿照搬。而是学的很灵活。比如他画的清华学堂,抛掉了色彩的因素,用单纯的水墨语言,把师承学到的表现的栩栩如生,云影天光的水墨晕染方式用来表现这座清华园中颇有历史感的老建筑。在他的笔下,清华学堂被四周参天的乔木环绕,阳光从云缝中泻下,在学堂的前方和空地洒下斑驳的树影,仿佛是老照片中,时间的手指抚过留下的痕迹。让观者面对作品时,思绪回到了久远的,承载着这座建筑和这所大学荣光的风云时代。我想,这也是学东师兄对自己常年工作学习生活的这座校园一种独特的回馈与感激方式吧。
《新疆写生系列之四》40×50cm
写了这么多,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2017年初秋,学东师兄在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他自己国内的第一个个展。开展前一个多月,我就早早的被他拉去帮忙,和他的几个同事还有国防生们一起筹备展览的各项活动。时年正是他参军入伍三十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办这个展览,看得出他的心情又激动又复杂。三十年的时间,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或许是和一秒钟没有什么不同。而对于一个已过不惑之年,行将“知命”的人来说,三十年的光阴,是从青春年少,到为人父母。是从满头黑发到两鬓微白。这当中经历了什么,受了多少苦,品过多少甜,或许只有学东师兄自己知道。个展开幕式自然是隆重热闹的,美协、清华北大的领导老师,军队上的首长、老战友们都赶来向师兄祝贺。
《新疆写生系列之五》40×50cm
我们师门的兄弟姐妹们也纷纷捧着鲜花到场,和“师座老大哥”合影留念,一起纪念这个让他难忘的时刻。那天,他笑的格外开心。作为一个军人,他从未忘记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作为一个画家,他也始终相信亲人师友们的理解支持与鼓励,是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永不停歇的力量之源。开幕式后,我们随着人流涌入展厅,去看师兄的画。有些是我久已熟悉的,但更多的是头一次见到的新作。不少观众像当年的我一样,惊讶一个每日公务缠身的军队干部,竟能用点滴的业余时间创作这么多佳作。但我在知道,他是在用军人的忠诚和执著,耕耘着他心中的艺术沃土,从未停歇、从未懈怠。
学东师兄祝贺您!向您敬礼了!
文/尹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新疆写生系列之六》40×50cm
《新疆写生系列之七》40×50cm
艺术活动:
2018年7月国画作品《清华园》系列参加合肥/石河子书画交流展
2017年8月《人行明镜中》个人国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2016年11月《墨韵皖南》国画作品在新西兰惠灵顿海象美术馆参加展出;
2016年4月国画作品《山水系列》参加“方寸2016—艺术当代小件精品邀请展”;
2015年5月油画作品《北大博雅》参加北京大学艺术进校园写生作品展;
2014年7月国画作品《梦里徽州》参加安徽合肥之友书画(厦门)联展;
2014年7月油画作品《国防生日记二》参加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
2013年9月国画作品《清华园系列》参加北京文联“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作活动”;
2013年国画作品《皖南人家之一,皖南人家之二》参加清华大学校庆展览,作品展所得2万元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2年国画作品,《徽州情系列之三》参加2012年“锦绣中原” 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优秀作品;
2012年油画作品《国防生日记》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1年国画作品《图书馆》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展并被收藏;
2011年国画作品《皖南民居系列之七》入选“江山多娇——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11年油画作品《国防生日记》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1年国画作品《记忆韶山》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0作品《徽州印象》入选 “写意精神——新安画派古今中国画创作高峰论坛暨学术邀请展”,并被收入画架;
2009年国画作品《岁月》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9年宣传画作品《博》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展”;
2006年国画作品《乡里人》参加2006年第三届“菜乡情”全国百名画家中国画邀请展;
2004年国画作品《挺进大别山》入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
2004年国画作品《惜别》入选“我和祖国心连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总后美术书法摄影艺术作品展览”;
2003年国画作品《山水人家》参加总后勤部艺术展,荣获一等奖;
2002年作品《黄岳神韵》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安徽展区)”;
2001年国画作品《山水风韵》入选“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
2001年国画作品《挺进大别山》在“人民军队忠于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总后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