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是最残忍的颜色。从19世纪中期开始表示懦弱(形容人胆小如鼠的侮辱性词语“黄色的肚子”出现在之后的爵士乐时代(1920-1930年代)),而在此之前,黄色通常被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用来描绘冷酷的叛徒加略人犹大(Judas Iscariot),他奸诈的一吻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饱受折磨。
伦勃朗(Rembrandt,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的作品《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 ,绘于1635-1638年)中,一只神秘的手在宴会厅的墙壁上题写了闪闪发光的希伯来字母,预言了巴比伦帝国的崩塌,来嘲讽巴比伦国王,来宾们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这些字母,这些字母就用了一种炽热的黄色。如果从这件叙事性的艺术作品中去掉黄色,就没有了那种不祥的紧张感——画中的光芒就会消失。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通常把加略人犹大画成黄色,比如这幅乔托(Giotto,意大利画家,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画在意大利帕多瓦一座小教堂墙上的壁画 (绘于1304-1306年)。
如果传说可信,无论是特纳(JMW Turner,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明亮风景中的超然光芒,还是梵高(Vincent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旋涡状星空图中让人忧虑的曲调,一些艺术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黄色,制法都很残忍,据说是用营养不良病病殃殃的奶牛的尿液制成的。
奶牛被强制只食用芒果树叶而体型消瘦,据说在孟加拉国蒙吉尔市的赤陶罐中发现了它们的排泄物。人们会将奶牛的排泄物放在明火上提炼成浆状,经过过滤、干燥、压实,制成颜料块,称为“匹乌里”(piuri),卖给艺术家。从特纳到梵高,艺术家们在调色板上将这种粉土质感的球块状颜料碾碎,在他们标志性的油画布上使用这种制作方式骇人听闻的光亮柠檬色,绘制了一幅幅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闪耀的并不都是金色
印度黄据说是因虐待而生,存留至今的使用了印度黄的绘画作品,挂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墙上,闪耀的黄色也象征了可憎的辛酸。用这种忧心的视角来看,特纳的《站在阳光中的天使》(The Angel Standing in the Sun,绘于1846年)和梵高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绘于1889年)等杰作,就有了不同意味,似乎浸染了挥之不去的野蛮残余。1889年5月,梵高自愿住进了意大利普罗旺斯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一个月后,他画出了那些旋涡状的星星。了解了印度黄的由来,那些星星就不再仅仅暗喻了画家内心的不安,还在那令人心痛的黄色光辉中变得坚韧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