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书画收藏看穿作伪 走得更远(图)

书画收藏看穿作伪 走得更远(图)

2018-11-06 08:49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钱国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皿方罍(资料图)皿方罍(资料图)

时下,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收藏类节目,都向公众普及正面的收藏知识,而对于藏品的作伪、识假方法却少有涉及,致使国内收藏界普遍盛行“讲真不谈假”的习惯和做法。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误区,更是一种业界误导。

勿庸置疑,向大众普及收藏知识,自然离不开正面的灌输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收藏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规范运行。随着收藏市场的日趋繁荣,各种藏品作伪技术、方法也不断推新,甚至层出不穷——这当然是利益的驱使。作伪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与更新,给国内收藏界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新课题:如何见招拆招,撕开作伪技术的面纱,从而使收藏者少交“学费”,使收藏市场向健康、安全、规范、科学、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收藏爱好者,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作伪技术这一课题。中国有句古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收藏爱好者只有掌握了作伪技术和方法,才能更好而准确地辨析出真伪来,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让收藏爱好者头疼的是,作伪技术始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以书画作伪为例,目前国内书画收藏市场上常见的作伪方法就有完全作伪、真迹作伪和代笔作伪三种类型。“完全作伪”有临、摹、仿、造四种作伪技术。“临”指作伪者按照写意画、行草书作品等原本进行临写,以假充真,牟取暴利。“摹”是指造假者依照原本进行勾摹誊稿,在细节上以假乱真。“仿”是指作伪者用熟练的笔法去冒充原作者的书画作品。“造”是指作伪者瞄准那些“冷门名家”或大众不熟悉的书画名家,纯粹臆造他们的“作品”,借以充真,获取高价。

书画界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更“毒”,是在真迹之上进行作伪,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改、移、添、拆、配、割。“改”就是通过挖、刮、割、洗等方法,把不出名的真品书画作品,换成名家的名品。这一“改”,书画作品的身价就不知提升了多少倍!“移”是将数幅不出名的书画作品“移”成一幅名家名品,一番“小搬运”,获利却不菲。“添”是指将没有落款的书画作品,无端地添上名家的款识,冒充是名家作品。“拆”是把假题跋拆到伪品之上,混淆视听,令人真假莫辨。“配”是指把不出名的真品与出名的赝品配成系列或一套,进行兜售。“割”是将一件真品、完品分割成数块进行独立出售,造成“单幅真品”的效果。

“代笔”则是指书画作者本人不参与创作,而是由他人捉刀代书、代画,然后署上书画家的名字,以此欺骗藏家。此类书画作品虽为“真迹”,但非本人亲作,故也视为作假。

谈完了书画收藏,再谈谈时下热门的青铜器收藏。目前,国内的青铜器收藏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的作伪方法。仅作假的“流派”按造假地域分,就有“西安造”“潍县造”“北京造”“苏州造”等几种。而作假手段更是令人咋舌:仿古法、拼凑法、改造法、加花法、掏花法、添铭法、增铭法、补铭法、腐蚀法“竞相争锋”!比如“拼凑法”,就是作假者把几件残青铜器中的残块取下来,然后拼凑成一个与真品器型相仿的青铜器。由于拼凑后的青铜器无论在器型、花纹还是重量上,均与成品相差无几,因此几可乱真,令藏家防不胜防!

以上举的这两大类藏品的作伪方法,还仅是当今收藏市场作伪方法中的一小部分。作为藏家,必须高度重视对作伪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我们知伪,并不是为了造假,而是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防伪、辨假,不使赝品泛滥,坑害藏家,从而规范和净化收藏市场,还收藏业一片净土。

想在收藏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快、更稳的藏家们,赶紧补上作伪使假这一课吧。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