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艺术博物馆 内景
学术界对收藏家们具体的收藏活动鲜有研究,其原因有二。首先,获赠优秀藏品的博物馆中,只有极少数拥有捐赠者早年收藏活动的资料。再者,有机会展出或是被赠予博物馆的私人藏品,大多是收藏家经过成年累月才挑选出来的艺术精品,而收藏家于早年购入的平庸之作则往往被人遗忘。正因如此,文博机构或博物馆向公众展出私人藏品时,大都倾向将展览重点放在精选藏品和收藏家的成就上。这些展览不约而同地向大众传递着相似的讯息:伟大的艺术珍藏和收藏家的成功故事。这类展览给予参观者或是图录读者的感觉往往是:收藏并非普通人的嗜好,收藏家不但掌握相关门路,而且会为名下典藏设下清晰的定位。通过展示收藏的微妙以及复杂之处,本书尝试打破以上的既定印象,从而带出收藏品位与环境会随岁月变迁的道理。即使是非主流的艺术品或位处经典之外的艺术品,也会有被购藏、或是被陈列在展厅内的一天。阿部贤次在有关“日常图像”(与高级艺术相对)的重要著作中便对“文本策略”(textual strategy)做出了有力的批评,他认为这种研究艺术史的方式“将人们对艺术的诠释包装得与事实无异”。同样地,我会对理查德·富勒藏品中所谓的高级与低级艺术品进行研究,旨在以调查所得来反驳一些与收藏史有关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