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后一种可能性,则有圈内人士直言:“能帮着卖出画的才是好策展人”。此种观点将策展人视为作品购买者与画家之间的中介,策展人策划展览的目的应该是让参展作品顺利出售。因此,策展人需有强大的号召力以及一定的政治地位、商业资本,有实力为艺术家及其作品背书,以达到销售作品、提升作者名望的最终目的。据此而言,比起那些拥有各类官衔、学术头衔、商业关系网、社会地位的“策展人”,在官、商、学各界毫无根基的职业化策展人显然缺乏“帮着卖出画”的能力,也就无法以“合格”策展人的身份进入话语体系。
职业化策展人的身份困境导致当今国内策展人专业性的普遍低下,当“打电话”和“卖画”成为策展人的主要工作任务,我们又怎能奢望他由此策划出高质量的展览?笔者曾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是否记得看过的展览中任一策展人,结果竟无人能答,策展人在观众眼中成了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策展水平低下造成的。策展人的任务应该是构建展览的学术理念,创设展示风格,其所策划的展览就是一件作品。假使策展人没有抱着艺术家对待作品的态度去对待展览,而是将自身定位于商业性展览中交易的中介者、学术性展览中关系利益的输送者,则必然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展览。这样的策展人意义何在?是为展览写作味同嚼蜡的前言,还是指手画脚地圈定怎么摆放作品?
在没有确立策展人职业化身份前,成立任何行业共同体也只是聚集起一众原本不属于本行业的“兼职”人员,以局外人的思维制定策展行业的游戏规则。而建立“中国策展学”更无异于将并不科学且问题重重的领域强行科学化、体系化。唯有待策展人在中国成为一种职业,由专业的策展人群体推进“中国策展学”的建立,策展行业的良性发展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