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当代艺术氛围依然火爆——3月,包括香格纳、艾可、BANK、天线空间等在内的10家沪上画廊参展一年一度的“香港巴塞尔”;7月,首届Condo上海开幕,9家在上海设有空间的画廊与13家国际画廊一起,首尝“艺术共享”经济;9月,贝浩登画廊登陆外滩,先后推出温·德尔维与村上隆的个展;11月,西岸艺博会与ART 021继续共荣,前者不仅新增展馆,还加大了海外画廊的参展比例,后者在保持国际化水准的基础下,进一步为国内画廊提供平台。
以上种种无不证明,当代艺术的繁荣景象,似乎未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然而,我们不禁好奇,在不断探讨 “消费降级”的时代,上海各大画廊“过”得好吗?怎样的艺术品能在“寒冬”“撬”开中产与富人的钱包?面对西方画廊的挺入,上海的画廊如何应对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