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该书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此后又出现了大量茶书、茶诗等。随着饮茶高潮的出现,推动了唐代茶叶和茶文化的空前繁荣,因而史称“茶兴于唐”。
《茶经》中将茶具定为24种,并对各种茶具的制作和用途作了详细的说明。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根据法门寺地宫物账碑的记载,有笼子一枚重16两半,龟一枚重20两,盐台一副重11两,结条笼子一枚重8两3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80两。这批茶具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配套完整,自成体系,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金银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唐代宫廷茶道、唐代宫廷饮茶风尚及其奢华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