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开自己当时的记录:“1999年,BASELWORLD一号展馆落成,自那时以来,这个展馆见证了瑞士钟表业出口数字的翻倍,并在2012年打破了所有历史纪录,手表出口总额上升至214亿瑞士法郎,增幅达到10.9%。”
也是在2013年,发生两件事情:其一,瑞士钟表出口中国市场的表现很糟糕,几乎零增长;其二,MCH集团花费了4.3亿瑞士法郎邀请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帮这个展会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一号展馆,当时被判定为“瑞士会展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
但是,仅仅五年之后,一号馆里面最重要的展商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已经宣布不会出现在下月的Baselworld(2018年)。据说,这样可以省下上千万瑞士法郎的预算。
这个集团的创始人是尼古拉斯•G•海耶克(Nicolas G.Hayek),曾帮助瑞士钟表行业度过了1970年代的“石英危机”,一手创出集团的“印钞机”Swatch品牌,并完成了一系列品牌收购,如今拥有大家熟悉的浪琴表和欧米茄,两者皆是瑞士钟表“10亿俱乐部”四巨头之一(年营业额过10亿瑞郎,另外两家分别是高冷独立公司劳力士和历峰集团的“当家花旦”卡地亚)。
当年,宝珀的前任掌门人在一次正式采访中表示:“不怀疑智能手表将获得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成功可以并存。”从宝珀这个价位的顶级机械腕表来看,它们和智能手表并不在同一价格区间。
但是,数字世界依然对于瑞士钟表江湖产生极大的影响,包括秩序的混乱和冲突。即便是SIHH内部也出现了“分裂者”,譬如,爱彼(Audemars Piguet)和里查德米尔(Richard Mille)已经决心离开这个沙龙。
前者的全球总裁François-Henry Bennahmias曾是职业网球运动员,今年就在媒体发布会上坦言:2018年业绩大好,销售额超过11亿瑞郎,我们明年就不参加SIHH了。这言下之意大概就是:想继续生意兴隆,就得找新法子单干(它家是在2018年4月在京东开出电商),这位总裁还表示要开发二手表业务。
此外,数字化的进程也意味着,钟表大牌们要降下身段,从产品到多渠道都得迎合更多消费者。或许令钟表收藏家们不待见的是,腕表如今必须把自己的“人设”转变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饰品时,这样大众市场及审美将更乐于接纳。
在瑞士制表行业面前,除了有2018年生意转好的210亿瑞郎出口额,还有一个混沌的未来:建立一个新的系统,需要的是不畏惧改变,相信每一个决定都离“正确”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