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南越国北宫墙地基遗址挖掘往事(组图)

南越国北宫墙地基遗址挖掘往事(组图)

2019-03-07 14:33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黄丹彤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4

罕见:遗址内惊现历代水井500口

直到汉唐时期,广州还经常受到海潮影响,珠江水咸苦难饮。如何保障城内饮水,一直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南越王宫遗址范围内,考古人员从不同年代层面共发掘出古井超过500口,年代跨越南越国、东汉、晋、南朝、唐、宋、明、清等时期。如此之密集的古井分布,说明22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广州城市的中心。

重见天日的历代古井,取材包括土井、砖井、瓦井、木井、竹篾圈井和陶圈井,还有砖石合构井。其中,南越国王宫食水砖井的结构十分讲究,先挖一个方形的井坑深至基岩,再用特制的弧扇形砖砌筑井壁,井壁与井坑之间用纯净致密的山岗土填夯,用来阻隔浅层地下水渗入井内。此外,在井底铺上石板,石板下铺有细砂用以过滤水质,井水是从石板缝隙或凿有的出水口渗涌上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些重新发掘的古井,几乎还能渗出井水来。据李灶新回忆,1996年还曾从发掘的其中一口古井中,取样到广东科学院和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化验,检测发现水质数据符合现代饮用水标准,且矿物质含量较高,可以说是两千年前的矿泉水。

在这些古井中,最深的一口是南越国食水砖井,井深达14.3米,创下中国秦汉考古发现深度之最。而南汉国王宫的八卦状砖井,是目前广州发现的年代最早井台保留完整的水井。井台呈圆形,井壁呈八行竖砖间砌横砖,层与层之间再用3层平铺砖相间。李灶新说:“这种看似八卦状的井墙砖砌法,利用的是刚性力学结构之原理,外力一挤压,井墙之间就更紧了,可见古人筑井技术之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传统农业延续几千年的习俗。纵观宋、元、明、清等朝代,广州宋代元代有‘大通烟雨’,明代有‘琪琳苏井’,清代有‘浮丘丹井’,历届‘羊城八景’都与水井有关。上溯广州筑井历史,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筑井技术才得以传入,而把筑井技术传入岭南的第一功臣非赵佗莫属。”李灶新说。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