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组图)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组图)

2019-03-13 11:12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成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美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生活美学化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在现代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年轻人进行日常消费时,不仅看重产品的使用价值,更看重产品的文化价值。另外,现代社会趣缘群体(趣缘群体是指人们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结成的社会群体)广泛存在,身处趣缘群体中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趣缘”所带来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并非基于商品的价格高低所体现的身份划分,而是基于为自己的“圈层”所认可的共同审美。现代文创产品,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类文创产品,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所以既能满足年轻人“生活美学化”的需求,又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趣缘”。故宫的观众,30岁以下的占40%,30至40岁的占24%,40至50岁的占17.5%。可以说,80后、90后是故宫博物院的主力观众。故宫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恰好在“生活美学化”和“趣缘”两个方面,都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走红也就十分自然了。

如何吸引现代年轻人的关注乃至喜爱,是当下传统文化传承的难题。文创与现代年轻人的天然“缘分”,恰好可以为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故宫“现代消费+传统文化”的模式就是借助文创产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很好的尝试。例如,故宫将清朝传统朝珠和数码产品耳机相结合推出的朝珠耳机,以及“十二美人图”挂历、清代宫廷娃娃、故宫国宝色口红、故宫美人面膜等爆款文创产品,全都是一上市就被疯抢。此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有4万多名年轻人报考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师这一过去的冷门专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也是传统文化借助文创形式“吸粉”的成功案例。

要借助文创的形式把年轻人吸引到传统文化上来,还是要依靠年轻人,因为只有年轻人知道他们自己喜欢什么。2018年,故宫博物院、腾讯联合推出一项“古画会唱歌”主题活动,选出11幅古代书画,邀请在校大学生来为这些古画谱曲作词。大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古画的理解,在契合画风和古画意蕴的前提下,成功创作出500多首音乐作品,组成了《古画会唱歌》音乐专辑。这一活动,既拉近了青年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又释放了青年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开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故宫系列文创产品走红后,人们在欢呼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鸡犬升天”——连故宫里的猫都成了“网红”,因为设计者根据故宫里的流浪猫设计出“故宫猫”文创产品且受到追捧。其实,这与新媒体上常见的“吸猫”“萌”等青年文化心理有极大关系。各种萌猫形象的文创产品就是当下青年文化的情感投射。这也告诉我们,在利用文创产品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有点互联网思维,要深入“数码原住民”,即要关注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寻找传统文化与“数码原住民”的心理连接点。

从表面结合到回归本质

虽然前文列举了不少利用文创产品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但现实中“挂羊头,卖狗肉”的也不少。比如,一些手机游戏,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却干着架空、扭曲历史的行径:荆轲是女的,李白化身刺客,扁鹊成了用毒高手……这种假借传统文化之名的文创行为值得警惕。之所以出现上述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商业利益的追逐突破了应有的文化底线。文创行业将传统文化商业化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让富含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染上太多铜臭味,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了。

目前来看,文创产品故事性创意不足,是影响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题材类文创产品不应浅尝辄止,不能仅仅满足于与传统文化简单的表面结合,而应回归文化的本质,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让文创产品从一个“含有传统文化概念的产品”成为一个“有故事的智者”。这需要设计师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比如,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就要讲述博物馆的历史和故事,美术馆的文创产品就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美学理念……消费者只有对产品中的故事有了认同,才会愿意花钱购买。

具体而言,文创产品开发之路要走上“专业化”,尤其对于传统文化题材类文创产品的开发。“散户”设计的文创产品在传播领域或许也能成为“爆款”,但粗放的民间创作难免沾染各种时弊,比如少数文创产品里的恶搞风、低俗风。因此,只有专业化的设计团队,才能保证文创产品的品质内核。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