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精妙的宋金时期长方形束腰绿釉瓷枕(组图)

精妙的宋金时期长方形束腰绿釉瓷枕(组图)

2019-03-25 09:0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许满贵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1-2:枕(底面)有残缺

图2:枕(底面)有残缺

图2-2:(背立面)有残缺

图3:(背立面)有残缺

枕左端面有3支钉露胎烧痕,可知为竖立烧制。枕右端面二海马接尾处有直径约1厘米的透气孔,那是工匠以防瓷枕在高温烧制时炸裂,专门设制洞孔排放瓷枕内的空气。瓷枕透气孔的记载,典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意思是说:那枕头是青色瓷器,而在两端开有空。卢生侧过头去睡在枕头上,看见那孔渐渐变大,并且其中明亮有光。由此看来,正是枕上的洞孔,开启了卢生的美梦。

东汉《说文解字》:“枕,卧所荐首者。”许慎对“枕”的定义说明枕头是用来垫头的。考古发掘佐证,古代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瓷质枕最早出现于隋,唐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时期瓷枕渐慢退出历史舞台。瓷枕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亦有塑成卧女、婴孩、童子、虎形、龙形等。隋、唐瓷枕一般在20至30厘米;宋金元瓷枕逐渐变大,宋代枕面最长的达40厘米以上。绿釉瓷枕是宋金流行的瓷器品种。这件由31块残片粘接而成的绿釉瓷枕,是宋金时期中原窑口中出土体形较大的瓷枕。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不同朝代、不同产地各有差别。南、北各地所产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各具特色,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技法有刻、划、剔、印、堆塑等。唐及五代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北方陕山耀州窑、晋东南长治地区窑、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巩县窑、鲁山窑、宝丰窑、禹州窑、邓州窑等均有制作;南方以江西吉州窑最为著名。

堆塑,亦称“堆贴”“塑贴”“堆雕”。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陶器已有堆塑的动物纹。西晋、南北朝青釉谷仓上的楼厥、人物、鸟兽堆塑工艺。唐三彩、宋(辽)金也采用“塑贴”技法。堆塑以捏、贴、雕、塑等技法为主,多见主要有两种手法:一是先制成模具,再以手工捏塑成半成品,粘贴、叠加于坯体所需的位置;二是无模具、模型,全手工捏塑堆雕制作,在瓷坯上刻、划、剔出各种纹饰图案。此件绿釉瓷枕以六面模制粘贴、四面塑形拼贴而成,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装饰技法于一体,立体感极强,弥足视珍。瓷枕两端塑贴饰海马纹、海虾纹,寓意“梦入黄粱”,历尽荣华富贵。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