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的见证下,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分别代表中意两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交换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经过中意双方文化遗产部门十余年的通力合作,这批长期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终于顺利回归。此次返还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也是中意两国根据两国政府间打击和预防文物非法贩运双边协定开展的首次成功务实合作,这一重要成果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国际合作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贡献新的典型范例。
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在获知相关信息后,立即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对接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先后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多个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开展鉴定研究,向意方提供翔实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2014年,意大利法院做出有利于中方的判决,但由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上诉,判决未得以执行。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判决将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历经12年的漫长追索,这批非法流失意大利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即将重回祖国怀抱。
据相关专家介绍,79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是源自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区的出土与传世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其中,丰富多样的新石器彩陶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反映了数千年前西北地区的陶器制作工艺与生活场景;数量众多的汉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了解当时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实物见证,承载着古代中原地区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历史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文物局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运用外交斡旋、执法合作、司法诉讼、谈判协商等多种手段,以双边合作为主要突破点和着力点,成功促成了十余批次近500件套文物返还。诸如大堡子山金饰片、青铜虎鎣等重要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案例,既是现行国际法律框架与合作机制的成功执行和实践,也是为解决历史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的难题进行的可贵探索与创新,具有广泛的国际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中意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促进流失文物返还,不仅是保障两国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的现实需求和必要举措,也体现着两国的国际责任感与大国担当。多年来,中意两国在打击文物非法贩运领域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在机制建设、人员交流、信息通报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意两国的深入合作与共同努力,必将对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