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
“书法史的研究基础是辨别真伪,只有确定作品为真,才能为它在书法史上确定师承源流与影响谱系。”衣若芬提到,前些年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功甫帖》疑案,在她看来就涉及审视作品的观念:如果对一件作品的真伪聚讼纷纭,它是不是就一文不值了呢?“我在龙美术馆实地观赏之后,更加确信:既要立足于书法史,也要有更加开放的视野与心态。现实生活本就是真实与虚拟交织的,一味强调真实,难免有所局限。在审视艺术品的时候应当有更深、更广的关怀:摹本、复制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苏东坡因为声名在外,从他在世时起,到明清两代,仿造的书迹层出不穷。如果只是因为‘假’就不去关注,就研究来说是有缺憾的。书法‘文图学’要阐释的就是那些或许并非真迹的作品,但也具有其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与某种艺术价值。它的艺术价值甚至不在于多么接近真迹,而是凝聚了某个时期人们的真实认知。”
比如《天际乌云帖》,如今下落不明,只有珂罗版传世。但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翁方纲用六十金购得《天际乌云帖》。虽然真伪存疑,但翁方纲的文坛影响力使其成为众人争相拜观的“东坡真迹”。与翁方纲的另一部东坡相关藏品《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一道,成为东坡冥诞沙龙——“寿苏会”上重要的陈列品,甚至吸引朝鲜燕行使节争相拜观。当时的朝鲜人甚至会在赠别诗中表示:前往中国路途遥远,旅程艰辛,但我羡慕你可以到翁方纲府上亲眼看看苏轼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