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夜场预约名单里,有许多熟面孔。他们能够频繁参与活动,并不是因为“手速快”或“网速快”。志愿者老张说:“我们的活动不像上博那样会被秒杀,美术馆还是有些小众。”
相较国外,国内大众艺术普及仍在起步阶段。有位民营美术馆馆长焦虑,精心准备的公教讲座,观众屈指可数,除了空耗人力物力,也痛心文化资源被浪费。刘海粟美术馆的夜场,除了满足白领参观的需求,更有推广公共教育的考量。说到底,夜场是为了弥补日场之不足,甚至“反哺”日场,给美育的种子多一个更合适、更有效率的播种时段。
在夜晚开放,必须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正如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所说,美术馆在夜晚开了,能给观众看什么?如果只是提供一个夜间可以游荡的空间,那为此支出的高昂成本有何意义?能否开设夜场,考验的是美术馆的运营能力,能否真正借夜场起到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作用,更考验着美术馆的学术研究、活动策划等综合能力。
面对公众新增的文化需求,业内专家们在思考如何应对的同时,也担心未经详细调研或准备仓促上马。在闭馆时间上“一刀切”或是跟风开放,都是对原本就不足的公共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方面要进行艺术普及、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应对大众日益增长且更加细化的文化需求,美术馆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更细致的思考和设计。
开夜场,也是门绣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