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的云冈石窟艺术馆,人们不必远赴山西大同,便可欣赏到云冈石窟精美的佛像。
这个由3D打印复制而成的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不仅能看到完整的石窟形制、精美逼真的造像,甚至连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
“几乎难辨真伪。”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这样说。
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维打印复制项目,是云冈石窟研究院、青岛出版集团、浙江大学合作的成果。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
随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又与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分别合作完成了有着“音乐窟”之称的第12窟和云冈早期洞窟代表18窟的3D打印,目前结构已经成型,上色之后便可完成复制。
“现在云冈石窟每年有大量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他们都是在参观了第3窟的复制品后来的。”宁波告诉记者,第3窟的复制品将固定在青岛进行展示,而另外两窟是可移动的,像乐高一样,可以拆开,以后将进行巡展。
数字化技术也在助力云冈石窟的保护和修复。目前,云冈石窟已经建立了保护监测系统,能够对石窟的风化速度进行定量监测。
对于另一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经过20多年探索,现已拥有庞大数据资源。VR体验、洞窟高保真复制、虚拟交互体验、实景远程传输、彩塑真实再现等技术,充分展现了敦煌石窟艺术和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加深了世界民众对敦煌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尽管如此,众多文物专家表示,数字化只是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手段,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依然是最核心和首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