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孙统、谢安等名士在山阴兰亭举行的曲水流觞雅集,为后人留下了《兰亭诗》《兰亭序》和彪炳千古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由此,“兰亭”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精美绝伦的书法名帖,更是千古传诵的诗篇与序文,还有那内涵丰富的士人文化。在前些年北京故宫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热度最高的就莫过于唐代冯承素的《摹兰亭序帖卷》。这件最忠于王羲之真迹的版本,一次次唤起公众对千年前那场文人雅集的向往。
实际上,由于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历代诞生了很多关于兰亭雅集的绘画作品。其中的不少经典作品,尤其是近现代名家的此类题材作品,成为如今拍场上炙手可热的“宠儿”。
傅抱石《兰亭雅集图》,成交价7245万元
2017年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有一件傅抱石1944年所作的《兰亭雅集图》,画中人物的衣冠踞带随风飘荡,小童在溪边的戏耍流觞,春日润泽的空气,葱郁的草木,让安乐的气息弥漫了整个画面。背景中乱峰卷云的山石,潇潇君子般的竹林和密翳的松阴,与魏晋名士们的风度相得益彰,似正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体验。文人们酒后的痴态,在傅抱石的笔墨下,摹写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件《兰亭》的确称得上是傅抱石最为用心去画的一张特别的画作,让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兰亭”景象再次生动呈现在今人的眼前,最后以7245万元的天价成交,亦属物有所值。此外,中国嘉德2016年推出的《兰亭雅集》、北京瀚海2007年上拍的《兰亭图》、香港苏富比2008年落槌的《兰亭雅集》、北京保利2009年卖出的《兰亭图》,也都分别以3043万元、918.4万元、444.75万港元和358.4万元的价格拍出。值得注意的是,拍场上所见的傅抱石此类题材作品,大多数作于其寓居重庆时期。那时候,抗战烽烟正浓,江山只剩半壁,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傅抱石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与魏晋时期文人报国无门、复国无望,不得不选择纵情酒色,或归隐林泉,或寄情文章曲赋,以此逃避现实来掩饰他们内心的惶恐、无助、绝望以及对故土的深深依恋是相契合的。在一样的创作心态下,后世的画者与前世的文人心神相接,才能给后世留下如此精彩绝妙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