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驾林艺术赏析(组图)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驾林艺术赏析(组图)

2019-05-20 16:3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历】

王驾林,1965年生于苏州,早年随吴门画派传人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1986年进修于浙江美院,2012年至2014年中央美院姚鸣京山水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山水画工作室助教,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执行院长。

《学院美术30年》郑岗写王驾林

中国绘画无论古今,还是近代都追求画面的干净,这种干净不只是用笔用墨的干净,同时也是图式的干净,当下许多中国年轻画家总是要把笔墨搞得千疮百孔,扭扭曲曲,事实上东西方绘画都不是用来诉说别扭的工具,干干净净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种更高的艺术修养和境界。宗教也是这样定义的人心,人伦也是这样要求的,我们当下社会也是很看重这一点。我看王驾林的绘画笔墨虽重,但是很干净,很整体地散发着这种意味。

郑岗

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兼学术部主任,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批评家、艺术品论家。

画园林

说到园林,人们首先会想到江南园林甲天下的苏州,是的,园林对于苏州可以说不足为奇,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巷都能见园林,大的有几十亩地,小的则是几分地,但是苏式园林的元素都有了,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各有特色,园名则根据主人喜好而得,曲园、偶园、鹤园、听枫园怡园、艺圃等等。苏州有大大小小几百家园林,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十几个,最有名的也就是人们都知道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虎丘等,可是散落在周边的园林却也很多只不过外地的游客很少到哪里了。

每当画家朋友知道我是苏州人,都会兴奋的说要来苏州画园林,但往往来开始画了却无从下手,看哪里都是景,看哪儿都想画,恨不得一下子画出整个园林,但最后是噼里啪啦拍了一通照片,在园林里听着评弹喝着碧螺春,享受这园林的惬意,买了园林的光碟,画了一些似乎有些苏州元素的风景画,带着遗憾,想着下次再来的愿望高兴的回家。

我在08年以前还不怎么画园林,那年策划了当代名家画园林的活动,在苏州的一家企业的赞助下做的很好,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对画园林》,以后那家企业有连续做了几年,也就成了他们的品牌。但是在08年的活动中我着实的画了一个月的园林写生,对我以后的园林山水画有着重要帮助和启发。以前画山水创作总觉得要画大山大水,经常去太行山、黄山等等名山大川,好像山水就是山山水水,但从08年以后,我喜欢画的就是园林山水画了。

其实园林就是古人将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在自己的围墙里浓缩,加上主人的再创作而成。建造园林的主人也不是一个凡夫俗子,并且不是一个人能完成,往往还有许多画家参与,苏州的园林在明朝最为兴盛,而明朝的苏州又是明四家的存在,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等都参与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拙政园就有文征明的参与,沈周等和苏州的各大名园都有关系。并且明朝以后的画家也画出来一批苏州园林的作品。

苏州的园林一直以来和画家分不开,吴昌硕、张大千、吴湖帆、吴待秋、李可染、吴冠中等等大画家,都有着画园林的经历,甚至家就安在园林中。当代的苏州画家也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造一个现代的苏州园林。可见每个画家心中都有个园林梦,或许许多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园林。

园林又叫城市山林,如今喧闹的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向往自然山水间,但是又无法实现,那就在城市中拥有一座园林,苏州人幸福,生活在园林城市中,哪里都有园林,哪里都是园林,因为苏州就是一个大园林。对我来说,到那个园林都能画画,不需要走多远就是园林,或许园林就是我的花园。这是许多外地画家都没有的。

画园林和造园林有着相似的感觉,古人在地上画画,我在纸上画画,古人吧真山真水提炼到园中,画家需要把园林提炼到纸上。造园林谓诗情画意,画画说的是气韵生动。造园讲叠山理水,画画考虑骨法用笔,造园要莳花载木,画画要经营位置。绘画有六法,造园也有六个基本要素。

画园林,如果照搬就不如用相机,画园林需要画出园林的灵,当画出园林的形只是翻版,画出园林的神可以说是一幅好作品,画出园林的灵,就可以说画有气韵生动了。

造园者讲究的是诗情画意,园林六法和绘画六法其实是一个意思,中国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的是园林,中国最早的园林设计师是山水画家,由此可见园林和中国山水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画园林需要读懂园林,理解园林,能知道造园林主人当时的心境,或许园林的主人是一个文人,或许是一个画家,也或许是退隐的官宦,或许事业一番风顺,或许是落魄退隐,但是苏州的园林基本是文人和退隐的官宦所建造,从园林的大门就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大门都是很小很隐蔽的,进门也不见院落,需通过几道门或拐几个弯方能见到开阔的水面或名贵的花木。园林里的每一座桥不会是平台和直的,或许主人想通过曲折通幽来伸展园林的袖珍,也许是主人暗示生活和做每一件事都不是容易的。更何况造园林时构思,一座经典的园林往往是几代人的结晶。

园林在每一天的每个时间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去园林都有新鲜的感觉。或许园林每时每刻都会由着人的心境而改变,所以在园林中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每次画园林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同样的一个地方每次画出的却是不一样的画面,或许就是我认为的笔墨随心的缘故吧,园林是山水画的真实再现,古人在造园是也是和画画一样从立意到完成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各种建筑格式,叠出寓意的山石,并在划分园林格局中会出现春夏秋冬的感觉,或许是大家闺秀不出院门就能知道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也许是主人为了每一年中能享受园中的各种花草清香,四季花卉。

我常常游弋于苏州的各个园林中,一种休闲,一种享受,泡上一壶茶,慢慢地画着画,没兴趣就喝茶,想画画就画一会,不紧不慢中每个季节也能画出不少写生作品,在写生中我会假装看看景色,其实画着自己心里的园林,在园林中写生是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好的环境和气场,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或许就能画出好作品,我是这样认为的,古人已经把园林建造的如此完美,我来画她一点不能画像他,因为画不像,画不出他的秀美,他的灵气,只能在他的中间借一些他的灵气画出自己的园林山水画。

每次画出一幅作品都喜欢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但是每次都觉得俗气,无法贴切园林的气韵,也许没画出园林的灵修之气,也无法达到画面的气韵生动,矫揉造作间给作品披上一层文气,就给没一幅园林山水画起名叫《苏园记事》吧。

驾林随笔与尚青阁

画老房子

在苏州除了园林还有一道风景就是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和小桥流水边的老房子,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城区的一条小街上,在苏州以前叫小街的或许比北方的小胡同更小,但是苏州的小胡同(小巷)那是一个小啊,一个人走了宽松,两个人却无法并肩走路。小街的名字叫学士街,据说古时候住了好几个大学士,我小时候也住在这里,现在想想也算是沾了这条街的灵气吧,好歹自己有点文化修养,并且还能画画,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职业画家,对得起小时候住过的学士街了。

在以前的苏州每一条小街或者小巷基本上就并立着一条小河,小河的交叉就有小桥,苏州的小桥很多,名字也好听,那时的小河没有污染,人们洗衣服洗菜淘米都在小河里,水是流动的,通着太湖,所以小河里还有鱼虾。一到夏天小河里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天然泳场,有时候还会吊着小船游到运河里去,那些一般都是游泳厉害的人才能做到,像我那时刚学会游泳的也就是抱个小洗脚盆在家门口的小河里扑腾几下了。

那时候的小街上,人们都还没有现在商业和势利的头脑,不像现在满街的小商店、小饭店、发廊等等。家家户户晚上基本不需要锁门,真的是天下无贼。夏天的晚上男人和小孩基本睡在门前的竹榻上或门板上,有点钱的人家还会挂个蚊帐,睡觉前能吃上几片放在井里“冰镇”西瓜,那是一种满足啊。

那时的街上没有几辆小汽车,连自行车也不多,出门去哪里都是走路,苏州人戏称做11路公交,其实在那个年代苏州的公交车也没几路,坐公交简直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并且坐公交车的还钱可以买到一包的蜜饯,或五香豆。走路去观前街,去石路,穿过各种小街小巷,有时还会从人家的前门穿到后门,为了走近路吗。街巷的路是小石块或者石板铺成的,房子的墙或是青砖或是白灰抹的,下雨后屋檐的水沿着墙留下,流出各种轨迹,现在知道叫屋漏痕,也是画家对好线条的比喻。

临河的人家都有台阶到河边,方便洗衣淘米洗菜,有的人家会直接用吊桶从河里提水,隔河的人家对着窗可以递东西,有的人家房子分别在河两岸,为了图方便就在河上架一块木板就来回走了。有条件的人家就直接造了一个过河走廊,还有屋面,这也是和园林的长廊相似,那时的苏州老城里有很多这样的廊桥,所以有一句诗“人家尽枕河”或许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记得小时候的苏州很小,城墙以外的就是农村,城里的人叫城外的人是乡下人。城里城外的人说话口音也不同,其实乡下人的口音才是真正的苏州话,苏州的评弹就是城外“乡下人”的发音。

现在的苏州已经是一个和直辖市差不了多少的大城市,一千多万人口,满大街都是行人,可是说苏州话的人已经很少,城市的发展,连老苏州或者我辈年轻的苏州人也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问个路都不能用苏州话,不然别人听不懂,我好几次碰到这样的场景。现在出门一口苏州普通话。

啰嗦了一通也没说到画苏州的老房子,或许“话”苏州的老房子真一点,因为现在保留下来的老房子老街道已经很少,在苏州城里只有有山塘街和平江路这样很完整一街一河保留着,还是有着姑苏繁华图中的一些感觉,其他的就是在苏州的周边了,周庄、甪直、同里、木渎等一些镇上都还保存的很好,但现在也是旅游商业化了,但是每到春天和秋季,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许多背着画夹的人,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画家摄影家,在那些古镇中,人们知道最多的或许就是周庄。

周庄的出名也是一个画家有分不开的渊源,他就是陈逸飞,他在周庄画的双桥是通过美国商人送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媒体的宣传让双桥成名、周庄成名,当然画家更出名了,从此以后在周庄就出现了许多画家和画廊。那时还有苏州的一个画家杨明义,画出了水墨氤氲的江南水乡,太湖风光,开创了苏州水乡画的流派,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画水乡的画家,从杨明义的绘画基础上有延伸了各种画法,或许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缘故吧。模仿也是一直学习。我曾经也临摹过他的太湖山水,水墨感觉很好,可是总觉得是烟雨蒙蒙的江南,却少了一点喜气。

我只要在苏州,常常除了在工作室画画以外就是逛园林或者穿街走巷,基本走路,不需有时间约束,画点速写,拍点照片,或者在园林里喝一会茶,也可以在临河的饭店小坐一下,喝点小酒,有时就带着装备画上一张水墨写生,谁让咱是“职业画家”呢。其实园林和小街巷分不开的,园林往往就在小街小巷里。从家里去工作室也要经过几个园林的大门和好几条小街小巷。每次边走边看,有时会拍上几张照片,从照片上回忆那时的老街道、老房子,就是外出旅游也会对哪里的老街道老房子感兴趣,去过安徽,江西,浙江,每次到一个地方都会把他们建筑,小街小巷和儿时的苏州比较,看看门窗的区别,还有建筑的特色,总觉得有相似之处,因此画出的写生也会是如隐如现出苏州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家乡的情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一点也不假。

我喜欢苏州的老街道老房子,喜欢爬满绿色植物的山墙,喜欢临窗的小河,喜欢斑斑驳驳的墙面,那是岁月的痕迹,是文化的存在,那没有被拆除的老房子老街道是苏州城市的文化,也是流逝的年华。然而住在老房子里的人们却是不太舒服,因为城市发展后,周边的高楼大厦让老房子压在中间,空气不流通,雨后潮湿的热气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去过江西婺源,去过安徽宏村,去过浙江二十八都等古镇村落,哪里的古镇村落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虽然建造相似,但环境不同,小住几日有着一种新鲜的感觉,但时间长了就还是觉得家乡的小桥流水来的亲切,家乡有园林,有朱塔斜阳,有寒山明月,有太湖碧波,有银杏红枫,更有那吴侬软语,让人回味着碧螺山泉,“太湖三白”

走在护城河边,面对肥嘟嘟的春风,湿润中带着一丝青涩味,看着黄昏的河边人家,还有那停靠着远方来的客船或是货船,在有着历史文明的运河边,看到两岸的老房子,斑驳的墙面有着黑白版画般的厚重感觉,煞是苍茫,会感到一种文化的沉淀。如果你喜欢色彩斑斓的画面,那就可以用相机来完成,房子的倒影,水波的痕迹,还有西边天空的一抹晚霞,映着河边的垂柳,等着一轮明月升上天空,看流光霓虹。可是绘画不是这样的,特别是中国山水画这个绘画,需要在心里有一种的感觉,或是喜悦或是忧郁,对着曾经的岁月,让心里保留一种回味,一种冲动,这就是一个厚重的画面,清醒时,当看到如今的辉煌,一种现代工业文明的辉煌,是无法寻找的美丽画境的辉煌,笔墨如何去当随时代,但笔墨可以随心。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