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重现”撒马尔罕花园之城的记忆(组图)

“重现”撒马尔罕花园之城的记忆(组图)

2019-06-17 08:28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学成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这个遗址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我们攀登上去,站在土丘的最高城堡位置,可以眺望远处的群山和草原,遗址周边还有茂密的果园,很多葡萄、桃子和苹果长势旺盛。在遗址现场,几座被发掘过的土胚子房间空荡荡的,土胚子房屋没有什么残存。在一个比较大、有着卷拱形门的房间,就是发现当时那些木雕的房间。土质墙壁上也没有什么建筑装饰,都是空空的,但墙基都有过火痕迹,一些裸露土层都红彤彤的,烧透的土层很深,之前发现的铁钉就是用来固定在土质的墙壁上。遗址的地面上洒满了木质黑炭碎块,有可能是燃烧过后留下的木质残留物,都被发掘出来。有可能这个遗址在毁灭时经历了可怕的大火,大火几乎烧毁了一切,房屋倒塌,家园荒废,以后城堡逐渐废弃使用。与周边郁郁葱葱的果园相比,唯独城堡的这一片区域几乎没有什么树木,大概因为大火已经烧尽了一切,也阻断了树木重生的希望。现在地面上只有一些孤零零的野小麦,零散地生长着,都斜卧在地上。当知道是小麦后,索菲亚惊奇地摘了几个尝尝,说是涩涩的感觉,不像是小麦,我们都笑了,因为还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在白匈奴时期,

粟特地区农业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诞生了很多新的城镇,很多农作物粮食也开始随着丝绸之路进行传播,或许这也是后来人们经过此地时留下的种子。

地面上还有些不同材质的土块出现,根据考古报告记述,在这里也有独特线刻纹样装饰的陶器,也出土有很多封泥,有可能这些土块就是一些废弃的残片。过去考古队在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封泥,在2001年出土了296件、2002年出土了115件,2014年以来又陆续发现了200件封泥,现在发掘出来的总数大概有700多件。这些封泥都是集中在城堡周围出土,底部也有一些丝织物的痕迹,应该是最初附着在纸张、皮革的书简封存,为何这些书被集中起来进行焚烧,暂时还不清楚,有可能是当时的一座档案馆。按照出土的地层年代可以判定,年代是在7世纪到9世纪之间,这些封泥从图像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主要是神和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单纯的图案文字,很多图案在中亚地区都是首次发现的事例,也有很多未解读的信息内容。

从这些封泥内容上也可以识别出来粟特文字、巴克特里亚文字和哈拉维文字,结合这些语言的人物形象,可以识别出来的有希腊的赫拉克勒斯、丘比特、耐克胜利女神;佛教的观音菩萨、突厥王妃;特别是结合阿弗拉西阿比的壁画,可以看出来带着口罩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神职人员,可以看出波斯、希腊和突厥等多元文化在该地区留下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一地域粟特人对于周边环境文化的不断吸纳,甚至在该地区伊斯兰化之前,这些文化因子甚至信仰都还在该地区存续着。大量宗教形象文物的出现,也使得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一个神庙建筑,专职祭祀娜娜女神。

考古学家李肖老师很敏锐地在地面上找到了一小块玛瑙残片,还有一枚模糊生锈的铜币,这些散落在地面上的古代遗物分布没有规律,法浩特教授说当时肯定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吧,在当时的动乱中肯定会散落很多东西,一些器物也会被损坏散落各处。日本考古队在新的考古季节再次来到后,在上次发现的木板宝座前的祭坛附近发现一些新的遗物,装饰着黄金、宝石等贵重物品的装饰物也被发现,还有一些类似璎珞的饰品,也有一些金片,可能是附属于皇冠的小垂饰,大概有3厘米左右,还有20多件心形的黄金饰品,上面镶嵌着宝石,有可能是皇冠的一部分。这些金皇冠也是在丝绸之路上广泛分布存在的服饰,在阿富汗北部的希巴尔干黄金之丘出土的金皇冠、朝鲜半岛新罗出土的皇冠也是使用这种类似的制作手法制作,工艺接近,但是从年代学上考虑,差异很大。

此外,还有装饰戒指的宝石人像也被发现,很有可能这是起着装饰和象征意义的神像,也有可能是作为印章和印泥一起使用,在一些文书交接时与封泥一起使用。这些在粟特人遗址中出土的印泥和印章,也都是粟特人生活、商业和政治联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从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再到中国的北齐墓葬出土的戒指印章,都是一条宝石传播的路线。同时,琐罗亚斯德教的墓葬中很少有陪葬品的习惯,在这座城市的发掘过程中,这些装饰物的发现对于希腊系的黄金文化、东亚的黄金文化之间的联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串联作用。

这些新发现都很令人期待,我们还期望能够有新的材料出现,晚霞开始飘飘荡荡出现了,夜色开始下沉,我们调查完后准备启程回去。趁着最后的一点光亮,我们在遗址上漫无目的走来走去,享受这份寂静。微风吹来,我的嗅觉却忽然开始活跃起来,一阵香味传过来。索菲亚也高兴地说,这是那些黑色木炭、也是巧克力的味道,气味、颜色都是一样的。忽然间才明白,原来之前考古队闻到的所谓果香,其实是遗址的一些被焚烧过物质和木料留下的暗香,这些木炭混合物正如香料一样,遇风挥发,在遗址上继续散发着自己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