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提高素养更上一层楼(组图)

刘玉来:提高素养更上一层楼(组图)

2024-03-18 15:2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玉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czwp0jotvngavimht2.jpg

刘玉来作品

好画当"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苏轼论画如是说。

在这里苏轼实际是阐述了两个问题:绘画中存在着一味模仿前人的倾向,不知创新,手法固定呆板 ,匠气十足;诗人的写作手法灵活多变,很好地表现出清新的反应现实的景象。 绘画和诗歌在宋朝都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但两者相比较来看,诗歌的普及和影响,尤其在创作和艺术理念方面,还是胜于绘画的。故此苏东坡在这里用诗的清丽美学风格来校正绘画,在他的眼中,北宋时的绘画存在着守旧、固化、千篇一律的弊病需要校正。

我们知道,传统绘画的继承方式向来是师徒相传的,这种承传方式就为绘画的发展埋下了因循的伏笔;每个画家学习绘画都是从临摹前人作品开始的,那么必然就会在创作中把前人的一些基本手法和特征继承下来。当然,必要的继承是必须的,但如果缺少了个人的再创造,势必就成了单纯的模仿,从而丧失了创作的意义。

有一点必须清楚,画工与艺术家在对待创作是有区别的,这一点通过苏轼的话也得到了肯定的印证。很显然,画工对待画画的态度与画家是不同的。可见在宋朝这种认识已经并非是苏轼独自的认识,应该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了。这种认识为什么在宋朝而不是在此之前出现呢?这似乎与宋朝是文化艺术兴旺发达超过前朝的因素有关。

czwp0warj0v9umczyo.jpg

刘玉来作品

五代时期,后蜀和南唐开始设立画院。宋朝继续成立了翰林图画院,五代时画院的高手皆收编供职于画院,曾经为挑选为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向全国召募的画师被录用了百余人。足见书画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当时重视到什么程度了呢,重视到皇帝都参与到了书画的创作和教学。这无疑激发了文人对书画的侧重,即文人不仅重视诗词歌赋文章,同时书画也得到了他们的格外青睐。宋之前的文人本来就重视书画,但远不如宋朝投入的精力大和普及率广泛。有宋一代正是由于大批文人学者的投入,才酿就了社会欣赏书画的水准的提高。于是才可能认识到画工与画家画的区别。也就是说大批文人的介入,使画分成了工艺性质的工匠画与表现精神文化的文人画。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工匠,而是事实求实。艺术是创造 不是复制,这应该是画家和画工在创作时的心态区别。对于画家来讲,创造是利用已有的技术和材料,制成一件并不存在的独出心裁的,具有表现意义的艺术品;对于画工来说,只是画一个图案,并不介意模仿别人的技术手法,并不介意重复别人的作品形象。这该是二者在对于作品外在形态上所持态度的区别。

再者,画工在挥笔描画时的重点集中在似、美上,他们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情绪,而是专注在完成一件图案作品上。至于通过这件作品达到什么其它意味,作品与自己是没有必要的关联的,画完之后,画就是画,我还是我,这样的画可以重复很多。但是画家的画就不是这样了。画家在创作时是通过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什么情感呢?情感和他表现的内容密切相关。所画内容是画家寄托怀抱的可视物,情感是看不见的,于是借助画表现出来,这里的情感便被具象化了。可见画家在利用绘画呈现具象的过程就是倾注情感的过程。故此当人们欣赏画作时便会通过笔墨绘出的具象领略到画家内在的情感。

czwp1408ahbdj0rifa.jpg

刘玉来作品

知道了这层道理,画家在创作时就要认真的对待创作,你怎样创作 ,作品自会表现出来。即你是用画工的心态创作图案,那么画面必然僵硬死板充斥了工艺气息;你将自己的特定情感融入,画面便活泼灵鲜。我们这里说的情感融入加了”特定”二字,是因为绘画作品内容各有不同, 自然所表达的情感也会不同。喜怒哀乐需要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来表达,在这方面并不是画家轻易做到的。我们都听到过有感而发,画家创作必须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寄托。寄托是有具体内容的 不是空泛的。有感,是很具体的,与它匹配的内容必须合情合理,不能牵强。比如牡丹表示富贵,竹子表示刚正,兰花表示孤芳,石头松柏表示坚挺延年等等,但在运用时又不能机械,必须与特定的感情协调一致,否则就会落入工匠化。山水画不同风格、不同布置内容也表现出画家不同的性格心境;也可成为僵硬死板无寄托的工艺品。

czwp18hit530btq0mv.jpg

刘玉来作品

苏东坡所谓的"画工"同于今日的师古不化行画的制作者,此种画笔墨机械死板,样样从前人得来,使得画毫无生趣可言。他们的画笔墨技法往往很熟练,构图也非不佳,然总乏生趣,原因全在样样从模仿他人得来。遗憾的是笔墨构图可通过模仿而得,但感情、美感、情趣背离了寄托就剩下邯郸学步了,学步的结果往往会落入纯工艺品的泥坑。常看到许多被业内专业人士所封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毫无寄托,只是一幅精湛的工艺品。其原因不是画家不想有寄托,只因缺少文化的和政治的素养,缺少扎根民间的百姓情怀。故此,回避工艺化就需要在这些方面落实一下了。

2024.3.16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