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大美中国|新时代书画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邓福邦

大美中国|新时代书画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邓福邦

2024-06-03 11:2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历】
邓福邦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邀研究员
中国专家学者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员

中国画应为时代锦上添花
记中国书画巨匠——邓福邦先生艺术创作观

中国书画是有别于西方绘置艺术而具有东方独特文化特质的文人表达形式。以其相辅相成的笔、墨、纸、砚、印加上具象与抽象的哲学交溶思维而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及环境、时令变化。喜怒哀乐有感而发的精神情感艺术作品。我们从距今已流传千年有余大唐诗书画境文化作品中可探窥一斑。並能深深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与千古魅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赖以传播的根深蒂固纽带就是文化的强大自信力和感染力。中国书画在其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地位不断提升,书画这门东方瑰宝也在岁月更替中传承发展起来。

中国书画巨匠——邓福邦先生便用既传统又现代的笔法用一腔对祖国山水的深深眷恋,紧扣时代发展的脉膊,用一双艺术慧眼搜览着中国最精采的历史瞬间。太空、明月、空间站、昆仑、戈壁大秦山。无一不在邓先生的画卷中伸展。拔地而起、穿云的凌空大桥在中国工人的脚下衔结万里群山,破雾的高铁依附七色彩虹转换着天上人间。月球上的嫦娥尘拂着祖亲送来的玉兔,巡天俯望着龙国遨游太空的回形飞船。遥看九州起结于天地最近的昆仑,又有横冠中华的秦山龙脉。长江、黄河的咆哮浪花歌唱着华夏文人精华。老子、皇帝及跨越时空的历代先贤无不在邓福邦的笔下再现。说先生是位画家只是体表上的笔墨再现,说画家是位智者、艺坛中的道行者倒有几分先贤。从先生走过的艺途之路,便可略知一二。

邓福邦,中国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秦山画派创始人。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館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受聘为北京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签约画家"。曾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导师顾森、龙瑞等。以“道化丹青”新理念,破译中国书画与老子“道”的精神内涵,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享誉画坛。

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美术、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收藏、中国文化报等、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其成功举办“邓福邦书画作品学术研讨会”,“家居秦山”,“邓福邦书画集”被研究院收藏,东方、喜梅图作品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对其采访报道。並荣获国家艺术促进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人民书画家”称号。以其《中国秦山艺术》风貌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谓称“东方艺术巨星”之冠名。出版有《一线大家·邓福邦》、《邓福邦书画》、收藏年鉴人物志—邓福邦、《国宝档案》邓福邦、《红袍典藏一邓福邦》、《匠心墨色》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收录于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卷、中国书法卷以及国家文史汇编的《国宝档案》。作品列入国家国礼范酬之列。更有与夫人书法家张云霞联袂创作的七十米书画长卷(黄河明珠三门峡)珍藏于三门峡市博物馆、(中华锦绣胜景图)、(华夏龙脉大秦山)卷也已相继问世并立篇成册。

邓先生在中国画坛中以其非凡的思维继承和发展着中华精粹文化。以大道的宇宙观审视着启迪艺术的阴阳、五行秘码。又远取诸形、近取诸身深度感悟着时代在自然的支配之下而达济苍生的世界和谐大同观。邓先生认为:中国是人类世界中非常优秀的伟大国度,她既有悠久的历史长河记忆,又有谦逊中庸与人为邻为善的普世情结。由中国人智慧凝结的哲理奇书、《道德经》、《黄帝内经》都深深影响着这个世界上的求索人们。当然,受益的更是敬仰与依靠中华伟大国度的人民。做为艺术人更应多一份天职,用自己的才华去装扮、赞许我们赖以生存並引以为豪的家园。这份情缘应是浸润于骨子中的东西。是强椎立柱的初生源泉。即先天性维持人站起来的基本力量。缺乏这种元素便不配成为合格的华夏子孙。做为一个艺术家在其具备爱国、爱人、爱山水的情怀之外,更应多一份责任和担当。用自己对社会的关爱创作出有益于人类进化发展的作品来。

身为中国书画巨匠的邓福邦先生更深知民族文化既独立又包容的属性,只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才有继承和发展的理由,只有以身做则,从我做起,用正大光明真善美的心态去塑造更精彩的艺术佳作,才会无愧于纬大的国家和时代。
艺术的道行者更应具备依天长啸的魄力,创作中更应呼唤“谁与争锋”的能力。期待邓福邦先生创作出原于生活、优于自然的旷世佳作来。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和新华在线

此作为夫人书法家张云霞书作


责任编辑:冰承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