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从凡尔赛瞥见“中国风”

从凡尔赛瞥见“中国风”

2024-06-04 09:28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杨娟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从凡尔赛瞥见“中国风”

18世纪巴黎漆匠制作的中国风装饰案桌 资料图片

我们常常在欧洲各地的一些故居墙上看到的满墙“中国风壁纸”也是如此,有一些的确出自广州画匠之手,但也有大量来自欧洲或印度的工厂,是为了扩大销路而仿制的“中国风”。随着广州的出口壁纸生意越做越大,那时的画师一定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西方人愿意在自家房间里贴上满墙的中国人物画。为了扩大市场,这些壁纸简直花样百出,其中一些彻底脱离了中国画的惯例,譬如在小桥头上长出比桥身还大的玫瑰花,又在精美的凉亭边兀自出现一艘海船,可谓传统和后现代无缝衔接了。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19世纪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阿拉丁》图画书,彼时的创作者遵循了《一千零一夜》原著中阿拉丁作为中国人的设定,但一付诸绘画就状况百出,绝大部分封面插图不是将衣冠搞错了朝代,就是干脆搞错了国家,可见那时在各地的插画师手中,关于中国的可靠资料是极度稀少的。

如今,不同国家的人们了解彼此比过去便利多了。“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对远方的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家用的瓷器和墙纸,还是以中国为题材创作的绘画和戏剧,都是用以满足自身的审美情感和想象,所以,这些物品从来都不单是日常物品,其设计也就远远超乎了中国本土的日常风格,就好像京剧的装扮和行头那样,总是会被赋予更郑重其事的象征意义,更丰富精致的细节。

在各个领域,中西艺术的互相影响都比过去人们以为的要深远得多。中国风吹向海外时,中国对来自异域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加以吸收。西方基于数学和光学发展出的单点透视法和光影透视法,早在明末就开始被中国的一些画家借鉴和使用了。在中国汉唐的丝绸纹样中,也吸收过自西域传入的古代波斯纹样设计,这些频繁的往来使得对古代纹样的溯源相当困难,似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设计师的天职,原本就是对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进行消化吸收,加以改变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强烈好奇心。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6日 13版)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