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李永衡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李永衡

2024-06-05 10:0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历】

李永衡,1977年生于四川。作品《细雨之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中国书画报社主办“纪念孔子2550周年书画大展”;《会当凌绝顶》入选四川省美协、四川日报主办的书画展,《披霞的晚风》入选“客家风·黄慎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7年,入选《山東推荐》展。并有多幅作品发表于《中国画家》、《画说内江》、《政协隆昌书画院作品集》、《内江日报》、《隆昌美协,四川民进书画院联展作品集》、《政协书画院书画研讨文集》、《国风》等各级报刊、杂志、画集上。且有上百幅作品被英国、美国、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家收藏。

李永衡油画《云顶寨落虹桥》

李永衡油画《日照金山》

李永衡油画《古湖系列之天光云影共徘徊》

李永衡油画《古湖系列之远眺娃娃岛》

千岩万壑 青绿璀璨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自古以来,巴山蜀水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痴爱不已的创作题材。更是因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不少英才俊杰之士。画家李永衡就出生在素有“巴蜀要塞”、“川南咽喉”之称的内江。

《源远流长》129×248cm

内江正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家乡,艺术氛围浓郁,永衡生长于斯,耳濡目染,也由此走上了国画艺术之路。我与永衡兄初识于厦门的一次画展,不久后又同游京华,数日间朝夕相处,把酒言欢。尔后又联办云画馆,教授网络学员,微信联系不断。永衡兄长相装扮皆朴实,心胸宽厚,心性纯净,可谓表里如一也。

《云壑松风图》144×367cm

永衡于少年时期便开始临习历代国画名作,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由明清上溯唐宋,勤耕不辍,笔不停手,渐入佳境。其尤擅大青绿与泼彩山水,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加之对自然造化的体悟,化古为新,融合时代风神,并糅合已心,画面墨色交融、静中寓动,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逐渐形成了气格超迈、俊逸明丽的风格。观其巨幅山水,雄秀壮阔,气势磅礴,光影迷离,气象万千,令人心潮澎湃。

《地耸苍龙势》129×248cm

从艺术史来看,“初发芙蓉”与“错金镂彩”本是并存的两种美学取向。中国的山水画,是先有设色,后有水墨的。设色画中也是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的。清代张庚曾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

《云顶寨》69×138cm

永衡兄曾自叙:“我自幼生活在青山如黛、绿水环流的四川内江,天府之国的锦绣山川浸润心灵,更有家乡前辈大师张大千于古代色彩运用的挖掘整理、推陈出新的影响,这一切让我选择了‘错金镂彩’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灿然坦荡,色彩流动的生命旺健。

《黄山烟云》129×129cm

师古人,从唐代那种华丽、明快、健壮之风里去寻找传统。师自然,从千岩万壑、青绿璀璨的自然山川中寻求灵感。”这段自叙,很好地诠释了永衡兄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理念与审美取向,一直践行并恪守至今,这于当下浮躁多变的艺界风气中,殊为不易。

《秋山云起图》248×99cm

永衡兄亦擅工笔花鸟画。观其作,画面有清秀、淡雅、宁静的唯美情调,承古人之精神,融现代之意境。勾勒工整凝重,设色典雅明艳。画中布局有大量留白,突出主题,写实中带装饰意趣,雅俗共赏。

《唐人秋猎图》248×129cm

永衡兄正值不惑之年,创作精力旺盛,根植传统而能出新。他近年来不断深入自然山川,体悟造化之妙,不拘万象之真态,力求提炼新的艺术语言,让我们期待他新一轮的艺术蜕变。

文/张长韶(甲辰正月于海上云山堂)

《快雪时晴图》248×129cm

《西域金秋》248×129cm

《蜀山翠峦》248×129cm

《岁月悠悠石牌坊》138×69cm

《古道新韵》138×69cm

《巴山蜀水》138×69cm

《云峰雄峙》138×69cm

《春夏秋冬》四屏 138×39cm×4

《终日看山不厌山》138×50cmx4

《云顶寨落虹桥》69×69cm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