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邵璞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邵璞

2024-09-20 17:4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邵璞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吴长江、李耀林、杨灿伟、张鹏、黄丹麾、曾陆红谈邵璞焦墨中国画新作    

吴长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在刘凌沧郭慕熙艺术馆看了邵璞的展览, 我觉得他画面中的视觉空间宏阔而且有很多变化,可以看出他的焦墨山水有他年轻时候的西画基础,但是他又不是完全的对景写生,感觉他画面里有灵动的东西,有他很主动的艺术处理。我是学西画的,从我这个角度看,他的画面有很多处理像版画,比如说强调在视觉上的空间感,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具体的实景的描绘,他比较注重画面涵盖的气势和灵动的东西。这个展览,感觉是一个探索平台,可以看出邵璞探索的过程,包括他的书法作品都是一致的,都有互相融合借鉴的痕迹,但是他的这种表达是真诚的,所以我觉得邵璞先生的焦墨艺术创作会有更好的拓展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他文化的积淀,他是诗人,发展空间会很大,不是局限在一个焦墨写生展或某个地域的主题绘画,他描绘的,就像他自己写的“大江大水” 。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创作手法也可以更丰富,可以更不拘一格,他可以做的更好!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国画家都脱离不了受西画或者书法的影响。西画的影响,还是比较注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说黑白灰、空间、布局,既是中国传统的方式,但是整体布局上又强调整体感,我觉得这些影响、变化,都是为了画面的空间感、造型,所以很难预测他将来是朝着中国画的那种方向空间越大,还是再借鉴,走向更抽象,比如用几大块的黑白灰来处理他的画面布局,是不是这种张力更大,这都得画家探索,而且要大量地实践。邵璞不是完全的对景写生,他的所观所感,包括他自己的人生经历都会慢慢地显现出来,所以真正在艺术上再往前走一个新的台阶,我觉得还需要不断地磨练,不断地实验。在这个基础上,我希望邵璞先生不断地发展,有自己主攻的方向,有自己创造的意识,我觉得他在自己艺术探索上,肯定会慢慢找到一个更坚实的路!


李耀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邵璞先生的焦墨山水突出的有三个特点:作为焦墨山水的极简之美。大家都知道,焦墨是不用水分,不用淡墨,也不用颜色的。焦墨作为中国画的一个艺术语言,它到达了一种极致,这个时候就要求画家有更扎实更深入的研究。邵璞先生的焦墨画逸笔草草,简约凝练,大道至简,是一种极简的朴素之美。邵璞的焦墨艺术里面有一种由极简所产生的中国画艺术的极高格调之美。中国绘画艺术讲求格调、文气,这个格调不是怎样画,而是画家在艺术领域的境界和气质风格。在我们欣赏画作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他那种高的品味、纯粹的美的追求与理想,通过焦墨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自由奔放浪漫之美。我们过去一般认为焦墨是一种比较严谨的造型艺术,是中国画更深入的刻画,而今天看到的在最近这个阶段邵璞先生用焦墨画出了激昂激荡之情,非常自由浪漫,用焦墨这样一个艺术语言,达到如此境界,说明艺术家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能够控制住中国这个小小的毛笔,和这样一个单色的干的焦墨,就能达到自由的境界,表达之丰富,表现之深入,境界之阔大之豪迈之美,达到了这样一种自由奔放的境界,这个在中国山水画或中国画创作里面,是极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以上这三美形成了邵璞这次展览的突出的艺术特征,也是他对中国画艺术发展研究创作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看了邵璞的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在焦墨探索、创作、研究将近40年的历程里面做了大量、深入、真诚的工作。这个展览,我感受到邵璞先生回答了中国画发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面对当今商业化的社会,作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净化自己的心灵,保持艺术的纯粹性。邵璞通过艺术创作,闪耀的文化和艺术的光辉,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分析一个作品,无论他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方法,最终传递的是艺术家对时代、社会、文化、艺术及价值观的综合看法及呈现。邵璞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博大、高远,这样高级的情怀,其实都综合来源于他深厚的正能量积蓄。第二,是他艺术的表现。邵璞的焦墨绘画是在险途中收获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当一个人收缩到一个极点的时候,他就会展现一片你难以体会的高明,是一种光辉,一种新的、大的空间。邵璞先生通过焦墨打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同时他在里面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展开了中国画表达的前所未有的空间,很了不起。同时,我们看他的作品非常现代,看似是中国传统的笔墨,并非如此。邵璞先生的艺术创作已经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做到了笔随心动、笔随意动,是非常不容易的。

邵璞先生的这次展览,展现了他将近40年的努力,能达到今天这样一种境界,开拓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回答了这个时代中国画应该怎样去发展的学术问题。

杨灿伟 《美术》杂志事业部主任   

看到邵璞展览的作品,非常有冲击力。看原作和不是原作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尺幅的大小对人的感官影响差异化很大,尤其是焦墨。邵璞的焦墨很亮,焦墨的亮应该是最大的难点,但又是最核心最基础的;如果画焦墨画不亮的话,那基本上就没法再去谈构建其他的东西,包括形式语言。

首先是焦墨的难度,它很容易涩、很容易滞,还有闷和堵。黄宾虹之前曾经画过一些,但为什么没有继续画下去呢,可能还是跟难度有关吧。张仃先生五十年代初期在荣宝斋看到黄宾虹的一些侧页小开,大部分还没有落签章,自此却喜欢上了焦墨。从张仃再到今天的邵璞,它有一种继承的线索。邵璞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转型成为一个画家;他用诗人的自由浪漫情怀绘画,所以才能这么大胆,这么有雄心与气魄。我们才会从偶然中看到,他跟前辈的焦墨能发生一些呼应。

实际上,邵璞正是因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或者非科班出身,他的东西甚至比张仃先生画得还要更加生动一些。张仃早期的焦墨在当时画坛成了很多人的一个诟病,都认为他画得有点像炭笔一样,有点像用毛笔去画素描,其实就是不够生动。因为张仃喜欢画得很满,留白的东西不多,甚至有很多名面的东西,比如山的一个背向,他会习惯的去穿插,笔法顺着一个方向排线,有点像受了西方素描影响一样,或者又成为一种比较自然的对景写生。不管是焦墨还是其他,我们说写生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只沦为仅仅是对景写生,因为它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创造、创新,怎样去概括和提炼,而概括与提炼恰恰是一个艺术家对景写生和体现绘画功底的关键所在。邵璞先生在这一块就做得好做得生动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璞是个学者、诗人,同时,他又在焦墨领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有的画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语言和符号,在这一点上,邵璞先生做到了。邵璞的焦墨笔随心转,随性洒脱,他诗性的浪漫使其作画无拘无束,敢于打破传统构图与笔法。我们看到有时近乎满屏的平面式皴擦,在大山的包围下密不透风,而底部几株摇曳的松树又给画面带来新的活力;有时山风呼啸,地动天摇,不远处的山顶又巍然伫立一座亭台,禅意十足…… 

邵璞笔下的皴法自成一派,像牛毛似斧劈,力透纸背、苍茫浑厚。其自由概括的表现方式,更是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是焦墨写意画的杰出代表人物,为中国的焦墨画探索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国画中一直探讨的命题。我们从古人的画论体系或者在中国画自身的逻辑体系里面发现,如果回归到本体语言和材料方面,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逻辑,就是把材料和美术史的问题进行衔接的时候,就会产生对语言本身或者对材料的关注,并把它作为梳理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我们把焦墨变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提到程邃,其实程邃之前还有画家非常痴迷于焦墨。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焦墨跟古人的定义在画史上还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我认为,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一种材料或者一种语言来梳理画史,本身就有无限开发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是邵璞先生的作品给我们的一个提示。

其次,回归到邵璞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的一种转换,其实这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语言之间的转换,其实有很多微妙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看傅抱石画的诗意画,其实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化,如何把诗境的语言转化成画面,所以邵璞先生作为一个诗人,他以焦墨的形式,以山水为题材,来完成一个诗境与画境之间的转化,本身也为中国画开拓了很多的空间。诗人出身又有丰富人生经验的邵璞,选择焦墨这种题材来关注当今中国人心中的山水建构,对于我们这些研究领域以及中国画的年轻画家,会有很多启示意义。

黄丹麾(中央美院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刊编辑)    

南宋邓椿在《画继》中曾说过:“画者,文之极也。”极好地诠释了文与画的关系。文人画起源于魏晋,发轫于宋代,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视为文化修养的重要部分,出现了很多鉴赏家和画家。邵璞作为诗人,具有雄厚的文人修养,其作品体现出诗心与画韵的结合。以诗入画、以书入笔、以文入画。    焦墨作为一种中国画技法,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干墨。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后者有张仃、崔振宽等皆擅以焦墨作画。黄宾虹常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来形容用焦墨之妙。他说:“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古人称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若枯燥,意极华滋。明垢道人独为擅长,后之学者,僵直枯槁,全无生趣,或用干擦,尤为悖谬。画家用焦墨,特取其界限,不足尽焦墨之长也。”

邵璞先生的焦墨淡雅、朴拙、简括、苍茫、华滋、润泽,体现出“境生象外”“大道至简”“大美无言”的艺术境界。这种审美理想其实源于老庄哲学与禅宗美学。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是一种无形无状的存在,即所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关于宇宙本体超验的思想对中国书画美学的影响很大。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言象不测其存亡……理不可尽之于词,妙不可穷之于笔”。在张怀瓘看来,“言”“象”“笔”属于形式美的范畴,这是艺术的“语言”,但是“理”“妙”则是对艺术的超验性质(这与宇宙本体息息相关)的很好说明,这与老子的“道常无名”异曲同工。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他指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其又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庄子所说的“独见”“独闻”这种直觉方式对中国书画美学一再强调的审美观照是一脉相通的。谢赫所说的“取之象外”、郭熙所言的“景外意”“意外妙”、苏轼所云的“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祝允明所谓的“无言之妙”都是对庄子美学的发挥。

禅宗美学是以道家为主兼顾佛家的道佛综合美学,禅宗最关心也最重视人的灵魂的解脱,把人的主体性推到极致,强调顿渐之悟,追求自由的人格和自然境界的意境化,这些都与人的审美经验息息相关。禅宗的世界观使中国的山水画、写意画具有了精神的深度,走向了心灵化和意境化。例如,虞世南的“心悟”、张彦远的“妙悟”、张怀瓘的“玄妙”都是将禅宗美学具化到书画美学之上得出的真谛。邵璞的山水画无论构图、笔墨,还是设色、意境都是务求简洁、力避繁杂。他的作品可谓“笔简墨精”,作者不是对审美物象进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描绘,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抓住最能表现对象本质的典型形貌特征,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艺术效果,艺术家的这种概括能力和锤炼本领,使他的“笔”与“墨”能够“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在有限的语言中揭示出无限的心象。    邵璞将中国山水画的浓重、浓淡相间、浅淡与西式素描中的黑白灰有机合璧,其作品具有崖刻般的力量感和纪念碑式的雄强感,短笔皴擦与西画的笔触、肌理具有相通之处,这种简括苍劲又和黑白版画具有异曲同工之感,他的皴法既有横向散扫,也有纵向积染,纵横交错之间凸现天地苍茫之貌,我们可将此种皴法姑且称之为网格化皴法。他的焦墨画不是黄宾虹等人追求的浑厚华滋,而是朴拙苍茫,这种大道至简之美既不同于古人,也有别于当代艺术家,属于他个人的艺术符号,我感觉在艺术图式上似乎在某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几何化、抽象化,也许如此更能突显其艺术个性。希望邵璞先生不负年华,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曾陆红(策展人)

邵璞的焦墨画长卷是全景式构图,类似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的气势之磅礴,从这种大场景、大构图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邵璞的焦墨画,用笔恣肆而灵动,似随性而发;用墨蕴意高古,线条刚健遒劲,点染、皴擦,交相辉映,画面简洁、空灵却内涵丰厚,笔墨意趣得以充分地彰显。邵璞善用枯笔,画面多呈灰色调。焦墨的核心是枯,枯里有墨的五色,枯里有墨的质感,枯里有力透纸背,枯中的笔千变万化。邵璞让笔墨蕴含的焦墨表现力得以显现,让书法之美得以在中国画里有序有形有声有色地焕发!虽“干裂秋风”却有“润含春雨”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韵律感、节奏感和自己独到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邵璞的画、乍眼一看,似乎是“逸笔草草”,近看远观,画面效果却各不相同。邵璞先生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毛笔,却有油画大排笔挥洒的激情。通过他的这种笔墨的挥洒,我们仿佛看到了类似傅抱石的《抱石皴》那种手法和效果。邵璞所表现的自然山川丘壑,有一种混沌初开的原始状态,但是它们充满着自然内在勃勃的生命力。诗风浩荡,苍茫壮观。故画展取名为苍茫大地。邵璞的焦墨画是一种通过笔墨彰显主体精神的“意象性山水”,正如画家本人所说“焦墨山水是一种写作式的中国山水画,画的是山水,同时是心境。”邵璞表现的山、石、树、木及云等自然形态,具有个人绘画符号的特性,呈现出“象外之象”的抽象效果。也许“山不像山,其山自在;水不像水,其水自流。千山万水,画理尽在其中”。本次展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邵璞先生作为一个诗人画家的“文人精神”以及诗情、诗意对笔墨的内在影响力和相互关系。邵璞的绘画丰富了焦墨有史以来的表现样式、技巧和面貌!这个展览既是邵璞焦墨探索一个精致的总结,若能推动当代中国焦墨艺术发展,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邵璞,著名诗人、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辽宁大学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

8岁习画。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83年起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0余年;1995年-1997年留学日本金沢大学,研究日本文学。归国后创立文化传播和广告传媒公司,业余从事诗歌和中国山水画创作40余年。


主要书画著作:

《邵璞焦墨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至璞之境—王界山、邵璞中国画选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

《至璞之境—李翔、王界山、邵璞中国画选集》(蓝天出版社,2016年)等。

主要书画作品收录于: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书店,2014年);

《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中国精神. 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写生采风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

《可染艺术—文脉传薪百年荣耀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

《中道自然—北戴河艺术馆首届著名美术家邀请展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年,邵璞主编);

《同绘一个世界—中国•英国•希腊著名美术家青州邀请展作品集》(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年);《美在盘锦—中国画名家盘锦邀请展作品集》(燕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等画集。

主要书画作品参加展览:

中国美协、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梦,太行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北京)”;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2014年,北京)”;

“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名家邀请展(2014年,厦门)”;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的“中道自然—北戴河首届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2014年,北戴河)”;

“中国书画艺术节(2016年10月,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至璞之境—王界山、邵璞中国画作品展(2016年,秦皇岛)”;

“一带一路—邵璞、关宏臣作品哈萨克斯坦邀请展(2016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

“美在盘锦—中国画名家盘锦邀请展”(2018年,盘锦);

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美丽中国 携手世界—荣宝斋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2019,维也纳);“素墨丰盈—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2019年,青州)”等。

“苍茫大地”——邵璞焦墨艺术展(2023年固安)

 复旦大学书画双年展(2024年)

主要诗歌著作:

《邵璞诗选》(作家出版社,2014年),

《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社1993年)等。

主要诗歌和小说作品收录于:

《海星星—大学生抒情诗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朦胧诗选》(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

《当代大学生抒情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

《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1987年);

《太阳河》(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飞天-大学生诗苑(合订本)》(飞天文学月刊社,1989年);

《复旦诗派诗歌(经典)》(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60年中国青春诗歌经典》(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世界华人经典诗选》(2021年,芝加哥学术出版社)等诗集。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