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届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启动之前,不少学生问我关于作品“特色”之类的事情。回顾以往大多数毕业创作,学子们较多思考的是“画什么?”与“怎么画?”现在他们能主动思考这个涉及艺术理论与实践相关的问题,我甚欣慰。
“什么是作品的特色?”这个问题或许不少人随口能答。特色——就是指一个事物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亦即人们俗话所指的“不一样”“稀少的”东西。从一般概念上讲,特色是区别同类事物是否同质化的重要方面。然而,对于美术创作来说,很多情况下容易产生对特色概念的曲解,有些人甚至认为特色就是“异样”,它比“不同”更具冲击力,更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
廖少华 坪上村 中国画
“异样”之说虽然只是少数,但它颇有诱惑。对于一些基础不甚扎实又想尽快出成果的作者来说,异样往往被认为是一条“捷径”。近些年时有媒体披露的、五花八门所谓“绝活”,从头到脚能开发“潜力”“神功”者,都与书画艺术挂钩,并且都自称或被人赞为“大师”,种种“异样”使一些脚踏实地创作的艺术家们瞪目结舌!
笔者并非排斥那些确有文化意义的创新求异。艺术创作寻求特色也应该鼓励多样性。但是,如果急于求成而弃正确的创作之路去寻求所谓“异样”,最终往往适得其反。异样?在人们的概念中不是正面的评价。艺术史上的大家,他们在世人心目中无论人品与作品都受人敬仰,即使他们穷困潦倒,生活遭遇“异样”,但他们的作品依然是美的传播。解释这个问题,中国明代画家徐渭与荷兰19世纪画家梵高,他们的人生与艺术足以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