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钟国富 2024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钟国富,1951年生于隆昌,退休前供职于四川江安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后成立竹工艺大师工作室。擅长竹刻、国画、篆刻,作品入展并获全国、省展金奖。央视《百科探秘》报道;参加央视直播《你好四川·蜀南有海》;台湾、香港电视台《大陆探奇》报道。现为中国非遗江安竹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民间雕刻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书法家协会、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研究员、江安县书画协会第四、五届主席。
钟国富自幼喜爱美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从著名画家邱笑秋先生习画。邱笑秋曾在内江工作30余年,与张大千故居为邻。长期研究张大千先生艺术,出版有专著《破墨泼彩张大千》、《论中国重彩画的继承和发展——兼论彩墨画与香格里拉》等,其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川南和青藏高原之风土人情,19次进藏,长期深入高原藏区采风,创作了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重彩山水画。巨幅山水画《山海千秋》、《源远流长》等陈列于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等国家场所。自1995年创建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以来,逐步形成了“香格里拉画派”。钟国富受聘为画院研究员,一直以来致力于彩墨画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他花甲之龄从单位退休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主要精力用于绘画之中。
钟国富主张深入生活、师法自然,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表现手法上,他追求诗一样的意境,书画印的结合。同时,潜心于“破墨泼彩”画法的深入研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作品更见大气磅礴、富丽堂皇。在他的客厅和工作室,墙上悬挂着几幅彩墨山水画,画的是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春、夏、秋、冬,选自景区中的七彩飞瀑、天宝寨、青龙湖、天皇寺,这些景点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春潮涌动、千峰染翠;夏岚叠彩、秀壑幽深;秋波荡漾、烟霞浩渺;冬妆玉竹、扑朔迷离。观之着实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另外一幅《金色年华》,画的是盛放的油菜花,画面饱满却意境高远,通过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笔触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有一种勃发的繁盛。
竹雕、书画、治印,是钟国富最中意的几大赏心乐事,为之心生涟漪,又为之伏案勤勉。每当作品徐徐而成,便有与美且好兮之物邂逅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