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姚家恺(嘉凯),1960 年生,北京人,号:水石。先后师承于姜成楠、张立辰、贾又福、宋涤、王阔海等老师。1982 年参加由中央美院张立辰、贾又福等教授主讲的进修班学习中国画,得到了诸位名家细心指教。同时参加在中央美院附中举办的中央美院师生画展,多幅作品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秋幕啸风》被日本广岛心连心美术馆收藏。
潭石画且聊
——小记姚家恺的潭石画和其它
刘咏阁(老墨)
从年龄上讲,姚家恺应该算老画家了。按成就论,无疑他应归在大画 家之列。
姚家恺是卡着六十年代的头儿出生的北京人,小我两岁,身材不高但 挺壮实,一个蛮可爱的小老头儿。一晃我们认识有五年了,平时接触不多, 但只要见面儿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家恺人好,面相憨实得略有欺骗性,特别低调,特别谦逊。任人在他 嘴里都是老师,任人嘴里的他都是好人一个。一般都说人缘儿好的人情商高, 这事儿咱没研究过,感觉应该是这样儿吧。
家恺的画儿好,是那种能让人在他作品面前戛然止步,盯上几分钟后 伸个大拇指的好。这年头儿,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快餐式培训体制” 衍生出了太多“会员画家”,他们人多势众几乎占据了各类艺事的 c 位, 官方和大众的审美标准也因为一再迁就他们的先天不足而“以低就低,以 歪就歪”。如此,山水花鸟人物的“培训体”式样俯拾皆是,充盈着国人 之耳目。其实,这样蔚为大观的艺事在我这儿倒没怎么当事儿。本来我眼 神儿就不好,凡听上去“有口音”的画儿咱就不看了。亦如此,也免得让 我这张好说实话的嘴得罪人,好像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似的。话是这么说, 当遇见口味儿正,“中气足”的画儿我也会带上两副眼镜儿,要么拿着放大镜且看且琢磨呢。比如看家恺的画儿就是这样儿。
在绘画上,家恺是有童子功的。看他现在笔下都是花鸟喧闹,山水映 照,其实他打小拜师姜成楠先生先学的是人物画儿,每天放学都要背着画 夹子去北京站候车室画人物速写,画素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 恺曾跟我感慨过,说在这段既特殊又鲜活环境下的学习经历对他如何正确 地观察和表现对象,尤其独立且快速地梳理、归纳对象的形态特征,情感 特征和色彩关系有着决定性影响。他说:“即便今天不怎么画人物画儿了, 但观察和造型的画理大多是相通的,我仍在受益。”
客观讲,这种少时形成的基本功训练模式正是我们所说的童子功中的 重要内容。它与院校里机械有数的速写课、素描课有太多不同。聊到这儿 我也挺感慨的: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北京城区而言,但凡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出生的画家,甭管你后来主攻方向是什么,几乎没有不去北京站候车 室画速写画素描的。按现在时髦点儿的话说,那儿就是当时一打卡地。大 的十四五,小的八九岁,懵懵懂懂觉得那儿能看见梦的模样儿。那个贫穷 的年月里,孩子们独立的早,梦也多,而且有梦不告诉别人,都憋着。那 时候学画儿,大都是自己的主意,凭的是自觉和耐性,家长没空儿督促你, 更不会陪着你到外边儿写生。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北京站各候车 室的“速写少年”后面必须得加个“们”了,人愈加多了,局部小气候有了, 各种小桥段也开始出现了……。但无论如何,那一道道刻画着人生美丽愿 景的“风景线”也同那个特殊的时期一样,凝固在了历史的记忆中。若整 理“北京地方美术志”,这道“风景线”不知道会被归在正史还是野史里。 不过我大致估算,“速写少年们”后来真正走上艺术之路的连百分之几都 没有,但本文的主人公姚家恺恰是从那个人堆儿里走出来的,且已然是修 成正果的大画家了。或许因为我也曾是那个人堆儿里的一员,或许我们也 曾不期而遇画过同一个候车人。反正对那年代的学画人是怎么用功的,大 致的路数,都有着怎样的功夫,我基本是了解的。正因此,我一直对姚家恺有种自来熟的亲近感,并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他。当然,聊这些的前 提是,他已经把画儿画到了很高的高度,否则我聊这些不成瞎扯淡了吗。
家恺不善言谈,但在艺术上并不封闭。他不仅有多视角的眼光,也有 豁达的胸襟。他认为画家应该有表现多样体裁和题材的能力,不能囿于一 家之理念。要想把艺术的路走宽,见识、体味艺术的真境与大美,必须得 拿出点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劲儿来,现实中他也是如此践行的。 多年来,他转益多师,接触和探索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语言形式,不断累积 自己的学养和表现语言,开阔自己的视野,并相继又拜了贾又福、张立辰、 宋涤、王阔海等几位在艺术理念和表现风格上极其迥异的先生为师。另外 他还有意识结交不同风格类型的艺术家为友。按他自己的说法儿:“我人 在变老,但我探寻艺术真谛的心是年轻的。不一样的老师和同道好友对我 的帮助是多维度的,会让我的艺术一直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甚至还让我饱 有去挑战、去创造的冲动。”不仅如此,他还报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 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并顺利结业。
人们总喜欢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个人觉得,一般敢说“不问收获” 的人大都有认知和实践方面的底气——问不问那是心里的活计,没人逼你, 只要你努力了,该来的收获甭管多少,一定会来。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硬道理同时也摆在那儿呢,你信它,它能辜负你吗? 对这些人生智慧和从艺“秘笈”,一向“蔫有准儿”的家恺早就谙熟于心了。 他谦逊,但他不盲从,他有自己的主意和见地;他低调,但他不放任自己 的才华流失,他有敢为人先和闷声做大事儿的狠劲儿。《大藏经》中有“一 默如雷”的说法儿。形容沉默低调的人往往会酝酿或留下像雷一样的声音, 更具震撼力与说服力。显然,家恺多年的付出和已有的成就已然印证了这 一切。
近些年,家恺推出的系列“潭石画”在圈内外的影响愈加大了起来,不仅被多位画坛前辈肯定、赞许,还招来许多藏家和画商们的追捧。
“潭石画”,这个听上去挺新鲜,看上去很养眼的新体裁是姚家恺在 艺苑耕耘几十年结出的奇异果实。说起来它面世也有些年头儿了,尽管它 和它的主人一样不事张扬,也未曾搔首卖弄,但它美丽的风姿,超凡的倩 影在深闺肯定藏不住啊,终还是被业内认知,且被众人青睐的不得了。像 2017 年央视“发现之旅”栏目就曾以《京城石子姚》为题做过专门推介。
时下许多评论人士动不动就吹捧某某画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等等, 但事实大都与事实不符,大都是画家的自嗨,市场的猫儿腻,写手们的意 淫而已。在这儿我扯出他人的说法儿做法儿说事儿,貌似武断甚而失礼, 其实我是想以此反衬——姚家恺的“潭石画”确实真配得上突破与创新这 俩词儿。明眼人和真正以艺术名义从艺的人大都不会否认:“潭石画”在 绘画体裁和语言表现上都是全新的,对传统花鸟画、山水画已有的面貌品 类和表现语言都有开创性突破。
细聊家恺的潭石画之前,有必要先说说“潭石画”这个名称的由来, “潭石画”这个名称比潭石画自身形式语言的确立要滞后得多。确切 地讲,“潭石画”这三个字是在写这篇文字前我和家恺经过一番认真讨论 后才正式定下来的。家恺跟我说,他这些年脑子里转的就是如何用自己的 理念、方法诠释水和石头的美,至于怎么归类,怎么称呼他真没上过心。 他说:“我并不在意外界怎么称呼,反正我知道它们姓姚就得了”。听听, 这真是老实人的话。这到底是自信,还是无争?我没和他争竞。
但是,作为好友,我回家恺的话也很原则:咱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还被旁人不伦不类地乱起小名儿合适吗?该给它起个学名儿了你!
其实和家恺处上一段会发觉,他低调谦逊的性格后面多少伴着一丝不 自信的情愫。也正是这些与其创造力和创新成果极不搭嘎的情愫,让他苦苦孕育的结晶一直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体裁归类和客观准确的体裁称谓。如 此如是,这些年无论媒体宣传还是画廊推介,对他新体裁新语言的归类和 称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直呼“石头画”的,有叫“石子姚”的,也 有称“溪石画”的(这是唯一靠谱儿的叫法)。无疑,前面两个叫法有失偏颇。 家恺的新体裁不是石头的独舞,它是一个充斥着元素张力和理念专属意味 的系统,是潭水与石头的复合体,是二者互为依托、构建的一个唯美主义 至上的意境关系之呈现。说白了,水和石头都是其创新和审美的主体,缺 了谁,另一个在画面上的存在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偏颇二,“石头”在传 统山水画与花鸟画中各有意象面貌和精神假借之担当,认知理念(世俗认 知与业内共识也有不同)和表现方法也极其迥异,所以这两种叫法都有含混、 笼统之虞。更何况:姚家恺笔下的石头大都是鹅卵石属性呀!
可这个时代,酒香就怕巷子深啊!
家恺,是时候举着你的潭石画摆个特写泡丝了。
如此聊画儿,舒坦! 不刻意,无做作,合我心性,亦遂家恺先生初愿,实可谓之曰善莫大焉耳。
2023 年 10 月于顺义等观堂
——刘咏阁 原对外贸易大学教授、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
姚家恺是一位非常真诚、善良、勤奋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画家, 他师古师造化师己心,并师从多位名家,不断汲取艺术营养。精妙的笔墨 形式是画家心灵与物象发生作用的结果,也是画家天赋、心境、个性、情 感和学养变化于自然的成果,是全新的审美创造。他的“潭石画”,奇石突兀、 波澜不惊、锦鳞游泳、草木丰茂。他用皴擦勾点和层层渲染所形成的清新 独特的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身临其境的美妙艺术感受,情不自禁发出由衷赞叹。他不仅能精于工笔超现实的此类作品创作,还创作出了一批写 意作品:泼墨泼彩,酣畅淋漓,且做到大胆铺陈、小心收拾,无论是蔬果 花树,还是草虫禽兽,无不笔墨精到,形象生动,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和 整体把控能力。
——陈俊贤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外联部副主任、理事, 人民美术网执行总裁
在我的印象中,姚家恺先生多年来转益多师,学贯古今,专研和探索 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不断积累自己的学养和艺术语言,从而使自已 的绘画艺术日臻成熟与完美。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他又相继拜了贾又福、张 立辰、宋涤等几位在艺术理念和表现风格上极其不同的先生为师,并以学习 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对待艺术创作,这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也是极其难得可贵的。
姚家恺先生工写兼能,有超人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他对绘画有着 一颗真诚且炽热的心,一心扑在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绘画的笔墨垂炼上,从而练就了扎实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画出了不同题材,不同风 格的作品。他画的鹅卵石、小溪和游鱼,栩栩如生,让观者体现一种审美 愉悦和一种生命勃发,这时候,他笔下的池塘、游鱼和夏风都充满无尽诗意, 让人留恋忘返。姚家恺先生有深厚的童子功,他的大写意用笔大胆,富有 激情,线条流畅,韵律感十足,用色用墨,几近炉火纯青,从作品中可见 妙趣横生,足见他驾驭笔墨的能力。
姚家恺先生生于京华,长于北京,为人正直,谦虚好学,又秉承传统, 富于创新。志在丹青,他已闻名京城,历经岁月磨励,他定能攀登画坛巨 匠的高峰!
——李德哲 知名学者,诗书画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人民美术 委员会主任,人民美术网创始人,人民美术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