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将持续至2025年5月18日。作为首都博物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重磅展览之一,展览汇聚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等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的270件(套)藏品,为观众展开一部全景式古希腊历史画卷。
其实,早在2016年,首博就在策划此次展览。历经8年,希腊大展终于和观众见面。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策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巧思?接下来首博还会呈现哪些展览?新京报记者专访了首博策展团队,他们分别是策展人、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邵欣欣,展览项目主管、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继华及首都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李赫。
阿提卡几何纹双耳瓶,公元前740至前735年,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历经8年,“一波三折”
新京报:此次希腊大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办的?
邵欣欣:早在2016年,首博就和希腊文化部签订了引进展览的意向书,此后就进行了漫长的沟通和谈判工作。2015年、2016年,该展览在加拿大、美国的4个博物馆进行了巡回展出,当时文物有450件套左右。2019年,该展确定在首博展出,但2020年因外方不能亲自过来布展而搁置。2021年、2022年,我们就此次展览又进行了协商,终于在2022年定下来,将于2023年底开启希腊展在国内的巡展。
最开始签订协议时,首博是巡展的第一站,但因首站的档期从2023年12月开始,恰逢首博基本陈列全面改陈,不对外开放,所以重新签订协议时,首博成为巡展的第三站。此次展品数量比较多,中方需要拣选,且因资金有限,首博和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院共同承办了这个展览。据可靠消息,目前希腊文化部正在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进行联络协商,该展览很可能将在上海和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