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绘图幼学杂字》内页 (石版印刷) 资料图片
现存的“对相杂字”主要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刊印,依照排版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每页刻印约32组图文对照杂字,目前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版本为“乾隆五十五年重刊本”。第二种每页刻印约12组或16组图文对照杂字,典型代表为仇村开益堂梓行的《对相四言杂字》。第三种插图较大,每页约有4组或6组图文对照杂字,以西安南院门树德堂在光绪乙亥年新刻的《新绘图形杂字》为典型代表。每种类型的“对相杂字”又分为木版印刷和石版印刷,清代出版的多为木版印刷,民国时期则以石版印刷为主。
这种配有生动插图的书籍,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现代文学家柳青及版画家古元等都曾参与编撰。鲁迅在1934年发表的《看图识字》中便强调了“对相杂字”版画插图的审美价值:“记起幼小时候看过的《日用杂字》来……虽然名物的种类并不多……然而很活泼,也很像。为什么呢?就因为作画的人,是熟悉他所画的东西的,一个‘萝卜’,一只‘鸡’,在他的记忆里并不含糊,画起来当然就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