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观看的立场: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与新中国艺术造型的探索”展览现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受访者提供)
南方人物周刊:近些年广美对当代艺术有更开放的态度,会设置一些相应的教学的科系以及课程,这个能不能稍微介绍一下。
胡斌:这个也是当代艺术在中国近几年来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因为原来中国从事当代艺术的人虽然大部分都出自学院,但学院是不教这一块的,甚至是回避这一块的,是通过一个很曲折的交流,甚至是校外的交流,来促进当代艺术的学习教育或发展。那么大约近20年来,中国的院校里出现了成系统的当代艺术课程。
当代艺术的课程设置也有一个过程。比如说一部分是在传统的科系里产生,油画、版画、雕塑等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专业里,原来是不怎么涉及当代艺术的,后来从教学方式、师资配备上逐渐往当代艺术倾斜,或者是课程设置上有一些变化。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与当代艺术对应的专业,就像近几年来很多院校设置的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专业,希望从专业结构上对应当代艺术。
当然我觉得当代艺术肯定不应该按照媒介或者专业来划分。实际上所有艺术类的专业都会涉及当代艺术,只是“国油版雕”这样的传统结构坚持了很多年,而且也有师资、社会环境、主流美术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会使得这个结构持续存在,然后在旧有的结构里去增加、深化出一部分对应当代艺术的专业或课程,这就是院校里的一种变化。一方面我们包括招生、评价标准在内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旧有的体系在起作用。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又要做当代艺术,对应的是国际的标准。怎么在这两者之间去融合呢?怎么让两者不是分离的、冲突的、相互干扰的状态,而是从现有的制度体系里找到我们的特色,找到我们当代艺术发展的独特路径,我觉得这个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很大的考验。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孙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