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施鸣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施鸣

2025-01-10 10:5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施鸣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施鸣,男,1957.6.14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重庆市创意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从事雕塑及环境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创作雕塑作品及工艺美品数百件代表作品有:重庆三峽博物馆汉代雕塑厅、钱币厅所有雕塑、重庆市万卅区太白酒厂李白雕塑,太白岩李白像,自贡沙湾城雕《盐泉》(现名牧羊女)《渔童》等,重庆啤酒集团大型浮雕《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律动》,渝北区民心家园大型浮雕《重庆记忆》,罗荣桓元帅纪念馆浮雕等主题雕塑;铸造圆雕《鲁班、乔布斯、瓦特、黄炎培》像等几十余件。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的门面

文/施鸣

纵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史,不论是远古的图腾、食用器具所呈现出的扑拙、意象美,还是商用青铜器造型设计的生动、洗练,秦朝兵马俑的大气雄浑,汉代雕塑的古拙、富于动势,特别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更是倾泻了中国雕塑史辉煌的篇章,而后来隋唐的多姿多彩,明清器物的独具特色,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表现一种精神美与意象美,那巧夺天工的造型能力无不让我们这些后人叹服,给我们今天做设计创作留下了无数的珍贵资料。


 而当今,中国雕塑事业,特别是城市雕塑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呈现出一派城市雕塑“大生产”的热潮,各种各样的展览、创作营活动接连不断,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相继召开,新作、力作屡屡问世,雕塑新人层出不穷,现在政府要做的重点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齐头并进,而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之一就是一尊尊城市雕塑的矗立。于是,谈论城市雕塑的人逐渐多了,关注城市雕塑的也多了,从事城市雕塑设计创作的人也多了,城市雕塑建设的形势也就日趋多元化,这样的发展给雕塑家提供了施展本领的广阔天地,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城市雕塑缺乏整体规划,其次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城市雕塑的创作和摆放随意性较大,与城市的文化发展规划脱节,有的城市雕塑甚至是有关领导“突发其想”在不适当的地方搞些不伦不类的雕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雕塑设计缺乏现实论证、城市建筑环境的协调,如空间比例尺度等,缺乏理性,质量不高,当我们漫步许多城市的街头浏览城市雕塑时,还会看到有很多“复制”并“批量生产”的雕塑泛滥,如不锈钢球就像油条摊一样哪个城市都能见到这种概念性的形状。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根本谈不上赏心悦目,有些雕塑公司到处刊登广告把上百种的雕塑成品向各个城市推销“批发”,而一些人为了做业绩“省事”、“见效快”、“花钱少”等也乐意购买现成的雕塑复制品,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还有一些城市在别的城市出现受到良好评价的雕塑以后,不顾自己的客观环境盲目效仿,搞得城市雕塑千城一面,既浪费资金又费力不讨好,这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形式的繁荣,都是根植于自身的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这一土壤之中的,是随社会变革产生的。

 文化艺术的发展又推动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作为城市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一定要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缘环境、自然环境有所联系,要体现这些东西所表现的特点。它是公共艺术,是要公众评赏的,而不是空穴来风,随便拿上来或搁在哪里就可以。城市雕塑应该以环境为根,以地方文化民族为源头,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市建设中,雕塑为城市的美丽锦上添花,同时又能赋予城市特有的文化韵味,雕塑与文化的结合要能体现一座城市蕴含的鲜明个性,因此一个好的雕塑诞生后,也许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并不知道创造设计它的雕塑家是谁,但其内容和形式的美及鲜明的个性却会伴随着历史而积淀下来,并永载城市文化建设的史册,光辉千秋。城市雕塑建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中,与室内架上的雕塑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架上的雕塑是摆放在室内架上的,雕塑家可以随心所欲,充分体现个性,而城市雕塑不但要考虑到和城市环境相结合还要考虑与大众的审美意识情趣相结合,最好让大众参与进来。一座成功的城市雕塑必须是由特定因素决定并为特定含义的地点而创作的,一件城市雕塑总是放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中,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规划设计要和周围这个环境相结合构思,从特定的主题、特定环境的需要出发来进行安排城市雕塑,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气氛。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