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亮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亮

2025-01-20 11:4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亮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庆雕塑学会荣誉理事、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重庆文史馆馆员。

雕塑《法家韩非》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展、两届全国文化部“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展;

王良纪念馆大型群雕《齐声唤》;

雕塑《三峡移民之“人往高处走”》获重庆市美术展一等奖;

其它雕塑作品有13军军史馆大型群雕《铁血雄狮》;

重庆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内《十大教育家》;

重庆一中大型英烈群雕;

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报童.挑水夫.放下你的鞭子》;

上海世博会重庆馆大型吊脚楼浮雕;

重庆警察博物馆大型浮雕《英烈墙》;

赵世炎纪念馆大型浮雕、圆雕;

100米长大型浮雕《永川教育》;

《红色摇篮》大型群雕等等。

作品入编《人民雕塑家》、《中国百年雕塑》、《中国美术百年经典》。

写有大量美术相关文章。

多次获全国、省、市美术组织工作优秀奖。

 《 徐 亮 印 象 》

文/姚渝永

认识徐亮,是从第六届全国美展中他的水印版画《凉糕》开始:干干净净的老木桌上,几只青花碟中,呈桃形的嫩咚咚的凉糕尖处,吹弹得破的鲜嫩桃红至今难忘。因为他一直从事全市的美术创作组织辅导工作,接触多了,自然成了朋友。

徐亮性格开朗对人真诚,全市众多美术作者无论长幼、旧识新交,只要面对作品,他能不厌其烦尽其所想与之交流。首先总体肯定,然后指出不足,希望作者进步、希望作品更好。记得以前在文化宫布展,累得就地而卧,稍息后继续工作,精神令人感动。对作者热情对工作负责是他长期以来的行为,要说美术界同仁中好口碑,他算一位。

 

 

 徐亮外化内向,草莽的豪气、率真的童心、诗书的儒雅夹杂一身。重庆很多美展前言后记出自他手,也写过一些朋友文章,文笔不错:“出淤泥不染的是荷;师造化得道的是人。荷也种种,俱出淤泥,因种异色;人也不等,各师造化,等等不同。”在《邓建强中国画展》序中结尾处他这样写,既是对作者的肯定,也是对作者的鞭策;“历来,文人相轻、心存芥蒂恰各展所能相媲美;自然而然、树分枝桠而蓬勃旺盛得天成。”在《重庆书家画、画家书展》前言开篇中朗朗写来,简洁地道出该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家求同存异,相生相融的宗旨。他与朋友唱和的“墨色凝重重重黑,利刃难破丝丝白。风过毫发悚然动,一声暗吟落寞客!”令人惊悚。他与朋友谈论中随口吟出的“长嘘短叹幸灾乐祸,川东俚语一声‘哦嗬’!满腹满怀无穷感慨,苍生沧桑一语带过。”令人叫绝。“无风垂柳柳思风,落寞素心茕。风狂抚雅雅难同,莫若悄悄颂。莞尔笑,羞绿茸,但凭东君弄。纤纤巧巧卿本质,不与松争雄。”是他对一些人含蓄的嘲讽。“巴茅苍苍、摇曳八荒、向日映月、若雪若霜。雨来挂泪、风过笑朗、亲疏不计、高低随长。堪为君折、任由君狂、草命虽贱、万世恒昌。”是他对一种生命的礼赞。

 

 他也寂寞:“寂寞山歌,有山来和,苍凉如我,尘世蹉跎。我问寂寞,悄无声息,苍凉随我,孑然影只。我随歌声,穿过寂寞,苍凉尽头,隐然有歌。歌声带我,飞过寂寞,苍凉天外,有人在和。人生如梦,人生如歌,人生如歌,我歌如我。”

他也郁闷:“雨挂天地。泻万千流银,寒气森森。满目帘碍,山郁水闷,心生羁绊,了无烟云。把洞箫试口还休,轻抚罢,独倚孤横。结难解,迷迷濛溕,纠葛纷纷。人生放怀要紧,攫仙轺驭驾,意马奔腾。慧剑在手,截哀断愁,溟溟破处,朗朗乾坤。身当男儿何自苦,大丈夫也任驰骋。伸双臂,长声一啸,予万物听。”

 

 

 

“人生美丽、舍命何求?生生死死、惟爱永留。”“5.12“汶川大地震时候,他在网上发表自己作词作曲自己演唱的《惟爱永留》感动过很多网友。“妈妈、那些孩子好可怜,我怕!怕我离开你的身边,被压在废墟下。妈妈、我不要看那只手,我怕!你快搂住我的身体,抓紧我的手吧。废墟堆里好多书包没了家;我的家里宁静美丽如画。妈妈、你的眼泪好重啊!打在我的脸上,流过我的下巴。妈妈、她们也会流泪,好想给她们擦擦。擦干她们的泪水,带着她们来我的家。”旋律也是他写的,很口语化的四川民歌曲调,歌词则完全展示了儿童跳跃的思维,层层递进,从害怕到同情,儿童情绪、情感的转化写来非常自然。

 

 常玩笑说他不务正业,后来看过他的雕塑,才知道对于美术,他仍投入很多:矗立于一中烈士陵园的大型群雕《11.27烈士》都是具体人物,根据小张照片,形象便塑造的形神兼备;寓言故事《铁杵成针》《凿壁偷光》手法古朴,极具象征;《田园》里宽阔牛背上可爱的牧童交响出一曲不需竹笛的牧歌;《和谐》以舒畅的块面构成流畅的线条凝聚为自然母亲优美的形象,臂上小鸟扭头与自然母亲形成交流,亲情亲切,祥和中和睦,宛若凝固的田园奏鸣曲。

与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塑造的《十大教育家》,注重共性的同时,不同的个性刻画的惟妙惟肖,各具神韵;赵世炎纪念馆中,不同时期的赵世炎、赵氏姐妹、包括几位领袖人物在他作品中都得到非常准确的再现;上海世博会重庆馆的大型吊脚楼浮雕真实感人,令人瞩目之下,流连忘返。

《三峡移民之‘人往高处走’》是徐亮成功的雕塑之一。通过写实的手法,传达浪漫的气息。人物的身份、情绪、个个准确无误,具备充分的三峡库区移民特性。抽象的是人物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震撼!有企盼,有欢笑,有困惑,有希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用几个人就如此深刻表现出这么大的题材!“,“人物情态各异,刻画细腻,或笑、或思、或畅想、或激动,充满着一种回归,或者奔向的激情。有浩浩汤汤磅礴之大气,让人立生欢喜之感“。这是看过这一作品后人们的留言。表现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作品不多,有代表性的作品更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徐亮这件雕塑作品不管是立意还是艺术效果,都充分具备了大移民体现出的积极意义和典型性。放大后置于三峡库区适当的地方,应该很有时代感。故土难移,百万移民为国家舍小家,应该以艺术的形式为他们的精神树碑立传。

对生活长期细致入微的观察、体味、感悟,使徐亮能有今天的造诣。这一点,不管在他的版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中,均体现得非常充分。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家素质,虽然很基本,但很多人做来总是略显不足。

文化不化,不过重复。徐亮应该是一位文化了的人物,他的文字他的美术他的为人,不拘泥表面规范,强调生活的鲜活,因循自然的畅快,得其道矣。

八十年代在夫子池展厅《重庆市第三届青年画家联展》中见过他的抽象国画,水印版画不少,也只在八十年代初期。尔后就常见他忙碌于全市美术组织辅导研究的社会性工作,雕塑这几年方有所了解。闲聊间他说开始复拾国画,拟诗画一体。感慨之余想到,如他情怀,或许会另立一番成就。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