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
俞强的丹青传奇
俞强擅画墨荷,常被友人收藏,还递演出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来。说有对夫妇婚后久不孕育,求俞强画幅荷花挂在室內,结果不久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传说之二,又有不孕不育者求他画了一幅并蒂莲,没想到生了一对双胞胎!
还有之三……
常说书画等艺术作品有助人伦成教化之功效,但能够成为″送子观音"者,则为鲜见。对此,俞强本人一笑了之,他觉得玄妙之事往往出自巧合。却深信,只有丹青结缘,友谊才能地久天长;只有丹青结缘,友谊才有可能演化出神话般的传说。
诗人俞强被誉为浙东才子,他在湖南衡阳举办的全国作家书画大展中一举夺冠,与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人并列第一。他的花鸟画与人物画皆尽其妙,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其中为诗人李郁葱和唐晋的现场写生,寥寥数笔精准传神。
他的泼墨山水意境幽远,还独创了纸褶蘸墨渲染之法,山光水色浑然天成,自成一格。其中《云山》与《山色有无中》,氤氲华滋,大气磅薄,将墨韵笔情挥发得淋漓尽至。
作家戚子平撰文评说,俞强是"将诗学中的生命意识的领悟与理论运用到画面与线条上,化成了水与墨的交融,留在纸上就变成了生命符号,隐藏着基因信息和性格特征"。
戚文还说道,"诗人比常人多了一份性灵和对美的敏感而蕴含着独特的人文密码与审美个性"。
戚子平之文,将在下面全文转发,以加深对俞强其人、其诗、其画的认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的传奇都是文化的传奇,是诗情支撑起画意的架构。而走进酒文化,更是诗意的感性同化于酒性的舒发,才使佳构频出。他有时醉写山水画并即兴题诗于画上,被友人叫绝,醒酒时却不记当时情景,这一幕堪比古代饮中八仙的传奇色彩!
俞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文修养,有传奇色彩的生命经历,他将传统文化艺术精神与生命直觉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悟、理解与发现,使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与特质。
诗画同修,造就了俞强的才艺天地。
诗酒趁年华,走进了俞强的丹青传奇。
李人毅
2025年元旦于北京
扇面五幅(俞强画)
当微风掠过之时,枝叶纷披,竹竿挺拔,枯笔淡墨更显阳光。从而有机地将笔墨饱满、参差错落的画面与兰花紧紧呼应着春风的韵味,逸枝横出的兰叶,蕴逸出疏朗有致、灵活巧偃的天姿国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作者的自题,又赋予出作者的休闲人生和深刻思想性。题曰“清竹一竿立乾坤,千枝万叶分浅深。枝须浓淡相衬托,叶宜疏密来呼应。顽石添势恰有度,幽兰烘景应无痕。一笔一划气贯注,神思妙构出奇品”。看着这幅《兰竹图》,我想起了板桥郑燮的一段话“满幅皆君子,其后以棘刺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石桥老哥君子也,持此意以处京畿,无往不利,千里之外,无所见赠寄,姑以此为压缄之物耳。”
这就是诗人俞强画的意象。
说起当代著名诗人,浙东才子俞强的画,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板桥先生的诗:“一笔与两笔,其中皆妙隙,何能信手挥,不顾前人迹。”是啊,不到半分钟,寥寥数笔,就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非常逼真传神,你说绝不?!那么论诗人画的历史,已长达十五年之久了。那时,我早已成为诗人笔下的人物画之一。至今我有他不少画已当作经典之作挂了起来。作者在瞬间就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其观察力是入木三分的,其表现力是淋漓尽致的,综观出一个大诗人的灵气和才气来。有一次他为朋友画的一幅头像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务主任丁雪峰老师的高度评价。难怪在湖南衡阳举办的全国作家书画大展中就能一举夺冠,与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人并列第一。
阅读诗人的梅兰竹菊,一股文气扑眼而来。而且他也是大写意纸褶蘸墨法创始人。尤其是诗人在大醉之时,其诗意汹涌喷薄而出,不到三分钟,就在画面上一首鲜活的好诗呼之而出了。这是诗人与一般书画家的最大的区别。
以上六幅水墨是俞强用独创的大写意纸褶蘸墨法画成的
事后,诗人不知道“醉诗”内容。这里我择录几首:“一生难离酒与茶,酒神茶仙两相舍,醉向明月舞清影,醒品佳茗赏兰花。”“水仙伴幽兰,风来别有香。悦纳千瓯雪,春宵暖未央。”“江南清气何处寻?上林坊畔古城门。纵笔挥洒无人见,一枝乾坤自纵横。”“山青水秀情意重,老友遥归逸兴浓。一路彩云盈玉壶,春光沸出是滇红。”“雨后绿涌翠屏苏,千枝万叶新芽舒。年年佳茗如期约,秘色香沉透玉壶。”“今日水仙开,清香滤心肺。千瓯雪意暖,相待笑语飞。”
我有时在想,诗人有点像李太白,是个性情中人。因此也是个很率真的人,这在画中已很有体现。
诗人的秉性,在一幅送友图上,落款自题:万物皆吾象,一羽泰山轻,古今不可拆,东西岂能分?山林有俗家,庙堂无大隐。持竿长笑去,天地一子陵!
多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歌颂子陵之时,将画意之气魄、心胸之豁大,尽皆出之。亦观照出作者的高洁、洒脱和道家的处世哲学来。因此在送客人挂大堂的书画时,亦就画上君子画的一丛墨竹。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浓淡淡,错落重叠,既有裴多芬的第五生命交响曲的雄浑壮烈,又有莫扎特《第十九钢琴协奏曲》的纯美、天籁。虚虚实实将两者的感觉艺术、灵魂艺术、艺术的艺术和人生的艺术交相辉映迭影而出,共同递进。拿板桥先生的话说是“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
诗人的群竹图,气势自然而出焉。
不少文人称诗人俞强的竹画为“江南一竹王”,我想一点也没虚传。
诗人俞强在创作思想上突破了中国文人画自我表现的局限,主张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追求艺术的自然美。同时注重艺术直觉,将西画的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的感觉与气息融会贯通。大量书画,率性表现,天籁之音,尽皆出之。
俞强为诗人唐晋速写画像
俞强为诗人李郁葱速写画像
俞强为本文作者戚子平速写画像
俞强为作家余长飞速写画像
但诗人俞强虽然说自己作画是“无所师承”,但是并非说他不学习前人的长处。恰恰相反,诗人十分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例如画竹学文同、苏轼、徐渭、石涛、郑板桥、蒲华、八大山人、倪瓒、齐白石等。但是,诗人并不是被动地去全部接受前人的画法,而是有所选择和鉴别,是批判的继承,根据自己的秉性与喜好予以综合、提炼与发挥。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将诗学中的“生命意识”的领悟与理论运用到画面与线条上了,化成了水与墨的交融,变幻与实践,认为每个人的手迹(字迹),留在纸上就变成了生命符号,隐藏着基因信息和性格特征,而书画家的一笔一画,因为比常人多了一份性灵和对美的敏感而蕴含着独特的人文密码与审美个性。而俞强,由于他首先是一个文人,一个现代诗写得很出色的当代实力派诗人,并且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文修养,从小对画喜爱的兴趣,以及他的丰富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生命经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古典水墨艺术精神与以崇尚体验为重心的生命直觉和生命符号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入即兴与墨戏的因素,用水墨的演绎与洇染,点线面的舞蹈与变幻,来捕捉人与世界相遇的瞬间与灵感,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悟,理解与发现。因此诗人的画就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风格。
是啊,多深刻的注释,喜怒哀乐皆在其中。用在诗人俞强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而诗人画的荷花,在热烈中,洒脱率性;在雅致中,又文质相含、寓意深刻。浓浓淡淡,几朵大写意荷花脱颖而出,十分超脱和悠闲,赋予出莫扎特的自然之美和贝多芬的复合之美。为水墨艺术增添了一处独特的令人回味的风景。
总之一句话,诗人俞强的画是画如其人,文气十足,很有韵味。
我想。
撰稿:戚子文
简介:
俞强,1966年生于浙江慈溪,祖籍奉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浙江省作协第八届全委委员,诗创委成员。现在浙江慈溪日报社工作。
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中华辞赋》等全国文学刊物。2006年,长诗“一个人的南方”获首届“十月诗歌奖”。诗集《旧痕集》获浙江省2009年——2011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已出版散文集《滴水沧海》、《俞强诗文集》等十余种。2017年诗歌入选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新诗精华集萃《新诗鉴赏辞典》。